埃及的國王親自將朱棣等人護送上了渡船,並向他們揮手道別。

儘管穆塔西姆對那個被稱為“埃塞”的國度知之甚少,但既然朱棣等人信誓旦旦地表示自已手握詳盡的地圖無需護送,他也就不再強求。

畢竟,強扭的瓜不甜,何必自討沒趣呢?

於是,朱棣一行人登上渡船,沿著河流一路向南駛去。

他們計劃在行程大約三分之二的時候下船,然後開始向東進發,朝著埃塞前進。

埃塞,這是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古老國家,其歷史可以追溯到近三千年前。

雖然與華夏大地相比,它的悠久程度稍顯遜色,但在全球範圍內,仍可稱得上是當之無愧的古老之國。

這個國家有著許多獨特的物產和文化遺產。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數那些形狀怪異、風格奇特的面具了。

這些面具往往以誇張的表情和精美的雕刻技藝展現出埃塞人民獨特的審美觀念和宗教信仰。

此外,本地特產的鑽石閃耀著璀璨的光芒,無論是用於珠寶鑲嵌還是收藏,都極具價值。

而當地的草紗畫則以細膩的筆觸和絢麗的色彩描繪出埃塞的風土人情,讓人彷彿置身於畫中的世界。

還有那特產的顏料礦石,更是藝術家們夢寐以求的珍貴材料,可以創造出無數令人驚歎的藝術作品。

隨著渡船漸行漸遠,朱棣等人離埃塞越來越近。

他們心中充滿期待,渴望揭開這個古老國度的神秘面紗,探尋其中隱藏的寶藏和故事。

儘管這些物品歷經數百年乃至數千載歲月滄桑,但在朱棣眼中,它們不過是些華而不實、毫無價值之物罷了。

畢竟,還有什麼能比銘刻於龜甲之上的古老文字更為久遠呢?

又有何物能與秦皇漢武陵墓內的奇異景象相媲美呢?

早在朱棣啟程之際,他就耳聞應天府近郊捕獲了一群盜墓賊之事。

彼時,禮部立即派遣一支由考古專家組成的團隊前往現場展開保護性發掘工作。

然而,待朱棣離去之時,這座墓穴仍未被完全挖掘完畢。

據傳聞,被盜掘的僅僅是最淺層的部分,其下尚隱藏著數十座規模宏大的古墓群。

隨著挖掘工作的深入推進,原本僅有三十人的考古隊不斷擴充至三百餘人,但即便如此,禮部負責管理古墓文物事務的官員們仍然時常慨嘆人力不足。

經過禮部歷史部門對相關史料的深入研究,最終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八百里秦川之地,竟藏有多達十萬座的龐大墓葬群!

身為皇子的朱棣,對於前朝諸多帝王將相常將安息之地選在秦嶺一帶的緣由,自然也是心知肚明。

這裡地勢險要,風水極佳,實乃理想的葬身之所。

作為風水學中華夏天下之龍脈,選擇埋在這裡不僅僅是地位身份的象徵,更是擁有對後世子孫的期望。

不過在溫華龍一系列科普教育之後,朱元璋朱棣他們都漸漸放下了曾經迷信的思想。

就像前年為父母修冢,因為實在是找不到當年父母的屍骨,最後索性立了個衣冠冢,雖然外面看起來還挺豪華大氣,但是內裡相比於前朝的皇帝,已經算得上非常節省。

想到這,朱棣突然好奇,這埃塞人會不會有將人埋在大裂谷裡的習慣?

然而從埃及國度所展現出的態度來看,他們似乎與蒙元時期人們的信仰存在著某種共通之處,那便是對於蒼穹天際的尊崇與敬畏之情。

這種情感在廣袤的華夏大地上亦表現得頗為顯著,但相較於埃及而言,華夏古老的神話傳說中則更多地蘊含了與天穹相抗衡甚至加以利用的意味。

比如女媧補天以抗天裂之災、以及神仙居於天庭等故事都是鮮明例證。

各個文明因其所處環境各異,故而形成各自獨特的信仰體系實屬平常之事。

然而,朱棣對於信仰能夠左右一個國家命運走向的觀點始終抱持著疑慮之心。

儘管秦漢隋唐年間不乏眾多熱衷於煉丹修道、追求長生不老的帝王,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真正信奉道教教義;他們所追求的無非是永生不死罷了。

告別衣索比亞後,朱棣馬不停蹄地繼續深入非洲大陸腹地。

溫華龍此刻正沉浸在,對西方世界生活差異的感受之中。

令他感到詫異的是,英吉利的美食與後世相比有著天壤之別。

這個曾經被譽為與杭州並肩的“美食荒漠”,如今其本土原住民所烹製的菜餚竟然如此豐富多樣。

儘管受到當地居民經濟條件的限制,他們大多采用的原材料品質並不算上乘。

但從這些菜品中仍能明顯感受到,當地人對於烹飪的熱愛以及用心程度。

他們竭盡全力地想要把自已每天要吃的菜做到極致。

然而,與英吉利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法蘭西的菜品看上去,就要更加靠近黑暗料理這個方向。

也許真的是因為法蘭西人生來就具有強烈的探索精神吧!

他們竟然將各種令人咋舌、堪稱黑暗料理的食物統統搬上了餐桌。

然而,相比於這些奇異的美食,溫華龍更為關注的卻是當地百姓的生活狀況。

漫步於街頭巷尾時,他會不時地攔下幾位路人,詢問他們對於如今被大明殖民統治的看法。

儘管大部分民眾對此持保留意見,但隨著生活質量的迅速提高,那些沉浸在美好日子裡的人們似乎並不太情願去發動叛亂。

畢竟只有確保政權的穩固,方能更順利地推動殖民地的蓬勃發展!

接下來,溫華龍計劃讓朱元璋在這個地方開設各類低附加值的工廠。

畢竟歐洲人和華夏人有所不同,對於這些外國人來說,只要能夠填飽肚子,就算有少數心懷叵測之人在背後興風作浪,也無法掀起太大的波瀾。

然而,除了歐洲地區令溫華龍擔憂外,更為棘手的問題還在於非洲大陸。

說起非洲,溫華龍對北非的埃及人相對較為放心。

眾所周知,古埃及文明源遠流長、輝煌燦爛。

而埃及女性更是成為後世眾多漫畫作品中的常客,她們的美貌令人印象深刻。

但是更南邊的黑人......溫華龍實在無法對他們做出準確的評價。

要知道,他們可是一個既自負又敏感的族群!

後來發生的一件事足以證明這一點:當時有人發表了一篇有關黃、白、黑三種族裔兒童的論文。

結果僅僅因為論文中提到黑人兒童的排名墊底,那位倒黴的教授竟然遭到了線下暴力襲擊,最後還被逐出了實驗室。

面對如此確鑿無疑的證據,這些黑人居然還能牽扯到種族歧視問題上去,溫華龍也只能無奈地苦笑一聲。

然而,如果真要讓溫華龍親自動手,將這些黑人趕盡殺絕……

說句心裡話,他實在無法狠下心來這麼做。

畢竟人心都是肉長的,又怎能像草木般無情無義呢?

因此,還是讓埃及人去承擔這份殘忍之事吧。

伴隨著大明科技的蓬勃發展,無線電技術猶如一顆璀璨明珠,閃耀於全球舞臺之上。

這項宛若仙術般神奇的科技成果,令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們抓破腦袋也琢磨不透:這究竟是否屬於一種神秘莫測的魔法力量?

當全球科學界精英紛紛湧向大明之時,這個被譽為“地上天國”的偉大王朝,其科學技術正以驚人的速度邁向現代化程序。

每一日,都有新的突破和發現;每一刻,都在向著更高峰攀登。

在這樣一個充滿創新與智慧的時代裡,大明王朝無疑成為了引領人類文明前進的火炬手。

比如說眼前這個神奇無比的無線電通話機器,它竟然不需要任何電線連線,就能夠與遙遠地方的人實現實時通話!

這讓那些仍抱有復國夢想、苟延殘喘於歐洲各地的人們感到深深的絕望和麻木。

大明的科技發展速度之快,已然超出了他們的想象和理解範疇。

彷彿一夜之間,大明便跨越了數個時代,將他們遠遠地拋在身後。

當撥通那通向大明的電話時,一陣嗡嗡作響的電話鈴聲迴盪在空氣之中。

朱元璋坐在龍椅之上,心情忐忑不安。

待他接過話筒,聽聞對方乃是溫華龍打來的電話後,心中先是稍稍鬆了口氣,但緊接著又瞬間緊張起來。

“老朱,歐洲這邊發展的不錯。”

朱元璋抽了抽嘴角,不過轉念一想,自已的兒子們和溫華龍相處的還算投機。

隨即朱元璋又放下心來。

“大明境內的產業發展的怎麼樣了?”

朱元璋隨意瞥了一眼自已桌子上的奏摺:“還是那個樣,高速發展,但是市場趨於飽和。”

“港口一直在擴建,商船也是一直在增加……唉,我現在是能理解,你為什麼不願意當這個皇帝了。”

“實在是讓人覺得頭疼。”

溫華龍呵呵笑了笑,只要國家邁入了工業化,那大明以後的皇帝就算想停,他也停不下來。

作為一個內捲了五千年的民族,每一個想要征服整個市場的企業,都不得不選擇在大明內部先闖出一點名頭。

不然如果貪圖享受到海外發展,那當大明的企業望向海外市場的時候,就是所有選擇簡單難度企業的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