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往西北走繞一個彎才能到江邊,這是平日裡運送貨物的路線,距離拉長,坡度平緩許多。道路也用水泥鋪成。

水電站也建成經過除錯能夠開始發電了。發電機組3臺,裝機容量1000KW。加上一些配套物品、電線等共花了9874點勢力值。雖然機械小,但也弄到12月初才完成,畢竟李煥需要掩蓋這些機器的來歷,還專門跑府城在找船運回來組裝。

但現在用電只接通了工廠的一間大廠房,裡面電燈通明。後續其他地方的設施裝置,再慢慢添置,他現在得存勢力點。購買機床等物件。這裡才是往後所有器械的發源地。

秋風蕭瑟,轉眼間,譚嗣同來到李家村已近兩月。起初的不適應漸漸消散,他開始習慣了這裡的寧靜生活。每日與學生研讀經史,探討學問,心中那份救國救民的急切也慢慢沉澱下來,化作更加堅定的信念。

這日,譚嗣同提筆寫下數封信,寄給遠方的故交好友。他邀請他們在明年春天前來李家村,共商大事。信中,他並未言明具體事宜,只是隱晦地提及李煥在李家村的“創舉”。他知道,那些與他志同道合的友人,定能明白他的意思。

天氣一日寒過一日,李家村也開始準備過冬。李煥帶著人前往城裡,採購了一批棉衣、糧食等生活必需品。街上人來人往,熙熙攘攘,卻掩蓋不住一股山雨欲來的緊張氣氛。今年可不太平,四川各地大小起義二十餘起,民風彪悍。現在仍有不少人在逃。

到達城裡李家店鋪,李煥收到來自湖北的信件。負責人朱文彬在信中彙報,總督張之洞訂購的鍊鐵機器已經裝船起航,預計明年二月便可抵達武漢,開始組裝。讀著信,李煥卻不禁搖頭苦笑。他深知張之洞辦鐵廠的雄心壯志,卻也明白這其中必然充滿阻礙。比如各式酸、鹼性耐火材料,國內製造不出來,也得國外寄來。

“二月開工,只怕是太樂觀了些。”李煥喃喃自語道。他知道,封建官僚體制的腐|敗與低效,守舊勢力的阻撓,資金的短缺,技術的落後……這些都是橫亙在張之洞面前的巨大難題。

香皂、洗髮水的工坊已經建設完成,仍是手工製造,效率低下,李煥也沒有擴大生產,畢竟村裡人不能留太多。他還是招了一些學徒,各自學會各項工藝流程,以便日後擴大生產。

……

1891年,一月十二日。

訓練了一上午,他回到書房,開啟系統面板,8萬點勢力值赫然在目。這些實力值,是他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

“是時候進行下一步計劃了。”李煥喃喃自語。

他開啟系統商城,目光鎖定在“工業裝置”分類上。他需要更先進的機器,來提升生產效率,製造更精密的武器裝備。

“機床,就是你了。”李煥的目光落在各式各樣的機床上。深孔鑽床、車床、鏜床、內圓磨床、外圓磨床… 這些機器,是現代工業的基石,也是他打造強大軍力的關鍵。

系統商城裡的機床,價格不菲,動輒數千點勢力值。李煥仔細挑選,權衡著每一項效能引數和價格,最終選定了十幾臺關鍵裝置,花費了73890點勢力值。

“一下子花掉這麼多,還真是肉疼啊。”李煥苦笑一聲,但眼中卻閃爍著興奮的光芒。他知道,這些機器,將為他帶來遠超其價值的回報。

為了掩人耳目,李煥在府城城郊租了一間倉庫。他將機器統統放到倉庫,並安排士兵嚴加看守。

倉庫裡,一排排機床整齊排列,散發著冰冷的金屬光澤。士兵們手持大刀,警惕地巡視著,防止任何人靠近。

“少爺,這些鐵疙瘩是做什麼用的?”張大牛好奇地問道,他從未見過如此精密的機器。

“這些都是寶貝,有了它們,我們就能造出更厲害的武器,保護我們的國家。”李煥拍著張大牛的肩膀,笑著解釋道。

張大牛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他雖然不明白這些機器的原理,但他相信李煥,相信這些“寶貝”能夠改變他們的命運。

倉庫外,寒風凜冽,烏雲低垂。李煥抬頭望向陰沉的天空,心中湧起一股不安的預感。他知道,一場冬日細雨即將到來,而他,已經做好了準備,迎接這場時代的洗禮。

時間已經來到1891年一月,李煥已經去信湖北,讓他們安排年末的工作,及時找好船隻回鄉過年。他還是有些擔心的,畢竟這個年代的三峽十分險峻,從宜昌至重慶的航線上共有船伕、水手、縴夫二十萬人。這些船伕、水手們。漂泊在千里大江之上,隨時有觸礁或遭風浪而覆船之虞。但他們的春節團圓之心卻不可動搖。

譚嗣同拿著幾封信找到他:“有幾位好友已經回覆了,他們年後會到重慶府來。”

“復生兄,你的友人如此熱情,看來你得與他們好好敘舊一番了。”李煥笑著對譚嗣同說。

譚嗣同翻了翻白眼,他與李煥已十分相熟了:“怕是得你來好好表演。”

李煥大笑,接著驟然說到:“我已為你約好了船隻,明日便到此地來接你,復生兄好好收拾一下準備回湖北過年吧。”

譚嗣同看著李煥,眼中閃過一絲無奈。他知道李煥的為人,這位年輕的舉人做事總是雷厲風行,有時候甚至顯得有些霸道。他先斬後奏的做法讓譚嗣同感到有些無語,但同時也不得不承認,李煥的這種果決和效率在很多時候是必要的。

“李兄,你這是……”譚嗣同苦笑著搖了搖頭,他的話中帶著一絲責備,但更多的是一種對李煥性格的瞭解和接受。

李煥的笑容收斂了一些,他正色道:“復生兄,我知道你可能會覺得我這樣做有些冒昧,但我真心希望你能在湖北與家人共度佳節。你與父親的爭執那只是執政思路上的問題,但你們是父子,不應困惑於此。何況你母親也在等你呢。”

譚嗣同沉默了一會兒,他知道李煥的話出自真心。他嘆了口氣,最終點了點頭:“李兄,你的好意我心領了。既然如此,那我就回湖北過年,年後再來繼續教學。”

李煥見譚嗣同同意了,眼中閃過一絲喜悅。他立刻吩咐身邊的僕人去準備譚嗣同回湖北所需的一切,同時安排人手幫忙收拾行李。

第二天,船隻準時到達,李煥為其找的是一艘汽輪,比起木船是要安全許多,年末的船隻都十分緊張,要不是譚嗣同是湖北巡撫的兒子,光靠李煥的舉人身份可坐不上去。李煥親自送譚嗣同到了碼頭。兩人在岸邊握手告別,李煥的眼中滿是感激和期待。

“復生兄,感謝你這段時間對村子的貢獻,希望你過年愉快,年後我們再續前緣。”李煥真摯地說道。

譚嗣同微笑著拍了拍李煥的肩膀:“李兄,你的心意我領了。年後我會回來,繼續我們的事業。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