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日,接到一則通知,說寫一篇文章關於“書香三八”,我因這個月的十四號要參加考試,索性就一直不動手。而考完試後,我開始著手時,又把要求深讀了一下,這不看不打緊,才知他們是提供一些書籍作參考。好吧,我一本一本查詢,而等看到俞敏洪老師的《在歲月中遠行》時,我決定了,就是它。

要說我跟俞老師的這個緣分,說起來,得歸功於董宇輝老師,這麼說,就在去年他們火爆全網後,我成了董宇輝老師萬千丈母孃中的其中一員。正所謂愛屋及烏,俞老師就這樣走進了我的視野。剛開始,我從喜馬拉雅上聽老師的書,而這次,因為要寫,所以,我決定我要緊跟老師的步伐,跟著他的書本,重走他的人生歷程。

我要模擬老師的軌跡,從國內漠河開始,接著永定河、桂林、梅里雪山、祁連山等,外再出個國到西班牙轉轉。想法雖說正常,但還沒開始,就有人質疑我“你對那裡的人文地理像俞老師那樣熟悉嗎”?之後,又有人給我一些建議“你要帶上你想看的書,不要在路途中浪費時間”;“你要隨俞老師那樣寫寫那裡的風土人情,發到朋友圈給我們看看”;最後還不忘來一句帶有邪魅的話“千萬不要一個人去哦”。我本來還沉浸在和老師一起的愉悅中,而聽到這些聲音後,我驚醒了。老師還是那個老師,世間獨此一個,別人模仿不來。

我不禁問我自已,我這樣的一個小人物,面對這個巨大的、時時刻刻都有可能把自已吞噬的這個世界,我該如何呢?我需要問問俞老師,而俞老師反問了我“你孤獨嗎”?我還沒有回過神來,他加了一句“修煉自已去吧”!我驚訝之餘很是啞然,但不管如何,我需要加快腳步,跟上他,模仿他,他做什麼我就做什麼。當他沉浸於塔拉的故事時,我也沉浸;當他讀周鴻偉自傳時,我也讀了。只不過等我翻到書的末頁時,我看到這樣的一段文字:“一個與僵化思維永遠對抗的人,一個對未來趨勢有動物般嗅覺的人,一個勇於進行顛覆性創新的人,一個自我驅動型的人,一個脾氣急躁且難以捉摸的人,一個孤獨人”,我一下怔住,我當然知道他說的肯定不是我,但,我就是不自覺地停了,我真的需要好好沉思一下自已,沉思一下自已的人生。

我想我或許能從老師的經歷中尋找到答案。我繼續跟著老師走,來到了他媽媽的追悼會,我看見了老師眼裡流出的眼淚,我聽到了他發自內心的對姐夫表哥們的最誠摯的謝意;我還聽了他寫給高考生的一封信,他說,按中國國情,高考對大多數人來說,還是相對公平的,它可以改變自已的命運;再繼續走,我和俞老師一起坐在了北大紀念講堂,觀看了中國殘聯藝術團的演出,精彩的節目一次次洗禮著我的同時,更是激勵著我,更是喚醒了我奮鬥的熱情。

我要走出困惑,我要重拾信心,我要如俞老師那樣,規劃好自已的航線,即使自已身在迷茫中,也要帶上家人,也要在行走與閱讀中重整旗鼓,篤定前行。因為,無問西東,只問內心。

2023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