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碼學,對於陳明來說還是熟悉的,最強大腦的競賽題庫中,有很多題型都和密碼學有關。

“楚楚,我要好好研究研究,等我有了結果就告訴你。”陳明第一次嚴肅的對簫楚楚說道。這簫家不簡單啊。

“好的,不急。這個只是父親的朋友給他留下的,應該很重要。千萬不要給別人知道!”簫楚楚有點擔心的說道。

“知道了,放心吧!”陳明心想,哼,你們這是實在沒有辦法了,才想到我了,到底有多少秘密我不知道啊!

送走簫楚楚。陳明把自已關在屋裡,仔細看著這些字母。密碼設定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平移法,數字或者字母按照一定規律平移。如果是我們現代人,用機率破解,很簡單。但在這個平行世界裡,平移法則是可以的,因為破解平移規律很麻煩。比如,abcdefghijklmnopqrstvuwxyz這26個字母,如要傳遞的訊息是狗dog,則按照平移法有太多太多種組合方法了。比如每個字母向右移動一位得到eph,看,只看字面很難知道是狗dog。原因很簡單,你不知道eph是按照什麼平移規律,是右移動1位,還是2位,還是按照212右移重複,還是121左移等,這就好機率問題了,所以看起來簡單,再沒有機率學的時代,破解也是很難的。

好在,經過多次嘗試,陳明把vjg vtgcuwtg ku ko vcpiejgoi xknncig每個字母按照右移兩位的方法,得到了一段話:

The treasure is in Tangcheng Village

翻譯過來就是:寶藏在唐城村。

唐城村,這是陳明小時候生活的地方,這裡太熟悉了。

直到現在,陳明也能記得那個冬季的凌晨。

天矇矇亮,騾子拉的小平車上,顛簸中,陳明醒了過來,哎呀,這是哪裡,陳明有點懵啊,鄉道土路的兩邊,灰濛濛看不清,只感覺快到一個村子了。“媽,這是哪裡?”陳明也不記得,母親怎麼回答了,因為太困了,又迷糊過去。小時候的陳明,身體特別弱,所以很能睡覺。等著再醒來,已經住進了一個院子裡,後來知道是同學文藝的家,他們一家在霍州的一個煤礦,新蓋的房子,暫時沒有住人,所以陳明一家搬過來暫時沒有地方住,借住這裡。後來,弟弟在這裡出生後不久,又搬到小全家。一年後,又搬到小學家,那年我們家終於東借西湊蓋起了三間土瓦房。終於有了自已的家。所以,陳明發自肺腑感謝幫助自已的鄰居家人們。一直到2008年前後,各村都在搞文化旅遊,陳明才慢慢知道,自已所在的這個唐城村是古唐國所在地,這淳樸善良的民風,正是來自古唐國的傳承。村裡門樓上的“世守唐風”“守唐風”匾額,無不提醒,這裡是古唐國。從那時候起,陳明就對古唐國有了好奇心,並不斷蒐集整理有關古唐國的一切資訊。

據考古發現。翼城縣境內的崇山,俗稱塔兒山。夏代以前曾名狄山、唐山。位處於今山西境內的翼城、曲沃、襄汾、浮山、堯都五縣(區)交界處。一個叫“唐城”的村落,就坐落在塔爾山的南麓。

唐代魏王李泰《括地誌》記載:故唐城,在翼城縣西二十里,為堯裔子所封者也。《詩經註解》也雲:唐國,本帝堯舊都,在禹貢冀州之域……周成王封弟唐叔虞為唐國。

查閱國家出版的各類權威性大型辭書,其記載更為明瞭,現羅列如下:

《辭海》:唐,古國名,相傳為祁姓,堯的後裔,在今山西翼城西,為周成王所滅,後來作為其弟叔虞的封地。

《辭源》:唐指唐堯,即陶唐氏,或諸侯國名,今山西翼城縣西有古唐城。

《漢語大辭典》:唐指西周諸侯國名,周成王封弟叔虞於唐,今山西翼城縣西有古唐城。

《漢語大字典》:唐為古國名,相傳為祁姓,堯的後代,在今山西翼城西,為周成王所滅,後作其弟叔虞的封地。

《中國歷史大辭典》:唐為“商代方國,祁姓,相傳為堯之後裔,都今山西翼城縣西唐城村,為周成王所滅。封其弟叔虞於此。都今山西翼城縣西唐城村。”

無獨有偶,各類志書也有類似的記載:

《通志·都邑略》:晉都唐,謂之夏墟,大名也,本堯所都,謂之平陽,成王封母弟叔虞於此,初謂之唐,其子燮父始改為晉,以有晉水出焉,其地正名翼,亦名絳,而平陽者是其總名。

《山西通志》:翼城縣唐城,南十五里唐城村,丹朱所封都也。

《平陽府志》:翼城,古堯始封國。虞封堯子於此。夏商因之。周唐亂,周公滅之,成王封弟叔虞於此,是為唐叔。又云:唐城村,丹朱封地。

《翼城縣誌·城邑》載:故唐城,丹朱封唐侯時所都,在房陵之右,今名唐城村。

古時,唐城村建有供奉帝堯和丹朱的廟宇。明英宗年間,累官副都御使的朱鑑在山西左參政任上曾巡撫山西平陽,來到翼城遊歷憑弔故唐城,詠有詩:

覆釜峰高瞰北流,唐城雉堞倚山洲。

國中帝子今何在,物換星移萬古秋

至上個世紀,位於唐城村西邊五里地之外的北趙村,晉侯古墓群被成功發掘出來,也就是現在大家所熟知的晉國博物館。從這一刻開始,陳明才知道自已居住的唐城村終於得到了考古方面的確鑿證據,但讓他感到遺憾的是,專家們並沒有對他們村子進行更深入的挖掘研究。

在唐城村的村口不遠處,至今還保留著一小段夯土牆,據推測應該是古老的唐國都城遺址留下的痕跡;而在陳明家東邊田地中的那座土塔,則被認為是古唐國的東塔。畢竟在遙遠的古代,只有像夯土牆和陶器這樣簡單原始的建築材料和工具,並沒有青銅器這類物品的存在。

所以直到今天,陳明依然堅定地相信,他和家人所生活的唐城村很有可能就是古代唐國的城池所在地。要知道古人選擇居住地時,必定會挑選那些地理位置適宜居住和生產的地方。

遠古時期,唐城村所處的地形環境恰好符合這些條件:崇山南麓,地勢較高。東邊有一條溝壑,西邊則緊鄰著金沙河(小全的父親曾經告訴過陳明,這條河其實叫澄金河,是過去人們採用傳統方法淘取金子的地方)。典型的黃土高原生態環境,有適合種植粟谷的土壤和水資源,更有足夠多的適合製作陶器的泥土。堯時期製造陶器已經很發達,所以,堯在這一帶生產生活過是完全可能的。堯唐之後,周時期的唐國,春秋的晉國,都在這一帶發展壯大,當然這裡也是戰爭頻發的地方。尤其是距離村莊西側五里地晉侯古墓群的發現,更是確定這裡曾經是晉國宗室管轄區域的有力證據!

陳明記得他的小學時候的常老師回憶,其幼時,村內廟宇眾多,出了南門這兒是個娘娘廟,娘娘廟往西走,有個小坡下去就是一個大廟,大廟底下有龍王廟、牛王廟、馬王廟,南面有一個池塘(潑池),邊上有一個圈門,圈門北面有個菩薩廟,池塘西邊有個龍王廟,照壁往東有個高臺廟等,周邊村落實難望其項背。唯有此地為古唐國之所在,方可積聚如此眾多之寺廟。另外,堯移都平陽(今臨汾市一帶)後,把兒子丹朱派過來,留守唐城。至今村裡還有丹朱賽馬道。

這麼想來,這個平行世界大明王朝時期的唐城村有寶藏也許是可信的。至於寶藏在哪,還要仔細回憶下,常老師告訴自已的歷史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