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廉,曹性。”他的聲音堅定而有力,彷彿能穿透晨霧,直達人心。“高順帶著大軍和家眷即將抵達,你們各帶三千兵,前去接應。”

成廉和曹性對視一眼,眼中閃過一絲堅定。兩人齊齊拱手,聲音洪亮:“遵命!”

隨著兩人的離去,宛城的城門緩緩開啟,一支精銳的騎兵隊伍如同離弦的箭矢,疾馳而出。陽光灑在他們鎧甲上,閃爍著耀眼的光芒。

丁軒站在城頭,凝視著遠方。他心中充滿了期待,盼望著高順和夫人的到來。

沒過多久,遠處揚起了一陣塵土。丁軒眼神專注。漸漸地,高順的軍隊出現在視野中,旌旗飄揚,軍容整肅。

成廉和曹性率領的騎兵隊迅速迎上去,與高順的大軍會合。丁軒看到高順身先士卒,他高大威武的身影在人群中格外顯眼。

隨後,丁軒注意到家眷的隊伍中,卞環抱著一個孩子,笑容滿面地向他走來。

丁軒走了過去看著孩子不解的詢問:“這是誰的孩子?你從哪兒抱的?”

卞環頓時氣得臉色發青,額上青筋暴起,咬著牙,發出一聲冷笑,說道:“怎麼,你連自已的娃都不認得了?當年你走的時候我沒告訴你我懷孕了,想給你個驚喜,結果你倒好一走就是兩年,這兩年你一直在外頭四處打仗,回來也不說看看我們娘倆就走了。”

丁軒聽後,一臉愕然,他怎麼也沒想到眼前這個孩子竟是自已的骨肉。他蹲下身子,仔細端詳著孩子的面容,心中湧起一股複雜的情感。

“環兒,這些年辛苦你了。”丁軒愧疚地說道。

“你知道就好。”卞環眼中閃著淚光,“希望你以後能多關心我們母子,不要再讓我們受苦了。”

丁軒將卞環和孩子緊緊擁入懷中。

這時,高順走了過來,“主公,一路奔波,夫人和小少主都累了。還是先入城吧。”

丁軒點了點頭,轉身抱起孩子,向著城內走去。

卞環趕緊拉住了丁軒說:“先彆著急走,先把孩子的名兒取了,這兩年我一直都是叫他老大老大的,趕緊和我說說孩子取個什麼名字最好。”

丁軒看著懷中白白嫩嫩的小男孩,思考了片刻說道:“我家老大的名字就叫一一丁澤。”說完就抱著孩子進城,卞環緊緊的跟在身後。

進城後,丁軒安排了一場盛大的宴會,慶祝高順的歸來。眾人歡聲笑語,其樂融融。丁軒抱著孩子,坐在主位上,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

夜裡,南陽太守府,議事廳

宴會結束之後,眾人並沒有離開太守府,而是齊聚於此。

丁軒正襟危坐於上方,下方田豐、沮授分兩側坐下。

田豐沉聲道:“主公,有件事我一直想說。如今南陽郡人口雖多,但要養活六萬大軍,確實是負擔沉重。”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幷州軍固然勇猛,但人數過多,也會導致財政緊張,長此以往,恐怕會對南陽郡的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沮授也點頭附和道:“元皓所言極是。窮兵黷武,非長久之計。我們應該裁汰老弱,精練軍隊,這樣既能節省開支,又能提高戰鬥力。”

丁軒聽著兩人的話,眉頭緊鎖。他深知兩人所言非虛,但幷州軍都是追隨他們丁家常年鎮守邊疆的勇猛戰士,貿然裁去實在是捨不得呀。

丁軒嘆了口氣,道:“二位先生所言,我豈能不知?但幷州軍乃我丁家之本,他們都是隨我丁家出生入死的兄弟,我豈能因財政緊張而棄他們於不顧?”

二人也十分無奈,以南陽郡之力養活六萬大軍已經十分吃勁了,更何況還有數萬的戰馬。

“屯田制!”丁軒眼中一亮,不自覺的說道。

“屯田制?”田豐沮授相互對視了一眼,都不知道這個屯田制是什麼?

丁軒站起身,走到地圖前,指著南陽郡的廣闊土地說:“屯田制,便是讓軍隊在不打仗的時候,也參與到農業生產中去。這樣既能解決軍隊的糧食問題,又能減輕南陽郡的負擔。”

田豐和沮授對視一眼,眼中都露出了驚訝之色。他們知道丁軒一直是個有遠見的主公,但沒想到他居然能想出如此巧妙的辦法。

丁軒繼續說道:“我們可以將南陽郡的土地分出一部分,讓軍隊去耕種。這樣,軍隊在不打仗的時候,也能自給自足,甚至還能有餘糧供應給南陽郡的百姓。”

沮授和田豐對視一眼,兩人都看到了對方眼中的興奮之色。這個辦法的確可行,既不用裁減幷州軍,又能解決糧食問題,可謂一舉兩得。

丁軒的話讓議事廳內陷入了短暫的沉默。隨後,田豐沉思著說道:“主公此計甚妙,既能解決軍糧問題,又能讓軍隊與民同甘共苦,增強軍民聯絡。”

沮授點頭贊同:“不錯,實施屯田制需要改變現有的軍事和農業體系,涉及諸多方面,必須謹慎行事。”

丁軒點頭,他明白這個計劃的實施不會一帆風順。他深吸一口氣,目光堅定地說:“我知道這不容易,但我們必須嘗試。為了南陽郡,為了幷州軍,也為了那些無辜的百姓。”

商量完部隊的事情,丁軒眼神陰沉了下來,看向田豐沮授開口道:“你們可有辦法,幫助我對付董卓和呂布為我父親報仇!”

田豐和沮授相視一眼,都從對方的眼中看到了凝重。董卓與呂布,一個權傾朝野,一個勇猛無敵,要對付他們絕非易事。

田豐沉思片刻,緩緩開口:“主公,報仇之事固然重要,但我們必須冷靜分析形勢。董卓如今擁兵二十萬,西涼軍,幷州軍和洛陽軍皆為其所用,實力強大。我們若貿然行事,只怕會得不償失。”

沮授也附和道:“元皓所言極是。我們首先要穩固南陽郡的防線,訓練士兵,積蓄力量。同時,也要密切關注洛陽的動向,尋找合適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