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那上了終南山的千牛備身陳林,真是頗有奇遇。上山之時突發幻境,上山後第一夜便被那天下第一的西門天寧打昏。

他第二天醒來後,於靜安大師住處待著,只覺得無聊。

“這山上竟如此安靜,只有鳥叫聲,也太無聊了!不如趁大師砍柴之時,去附近轉轉,也比一天呆在這小屋裡強。”陳林道。

於是他趁靜安大師上山之際,離開那木屋,自已一個人在那終南山裡亂逛。

那終南山確是靈氣匯聚,那山中鳥獸,頗具靈氣。

那陳林于山中行走,那山路上忽的又現石階。那陳林心頭一顫,想著這石階是怎麼回事?上次自已所見必定不是幻覺,難道這山中真有妖魔鬼怪?

那陳林雖心中恐懼,但不抵自已好奇心更重,壓著那恐懼之感,踏著那石階向上走去。

陳林邊走邊看,那石階通向一排上了封條的房舍。那房舍是村裡房屋模樣,陳林覺得那房屋有些熟悉,但卻一時間想不起來,便繼續向上走去。

那房舍漸近,陳林猛得發現那房舍竟是自已幼時家中模樣!

那陳林原是白身,家中只有幾畝地,勉強夠一家人存活。父母都是純樸農民,自已還有一個小五歲的弟弟。自已不願一輩子死在村裡,碌碌無為,便自已四方拜師學藝,練了一手好鞭,這才進了中央軍。

陳林已三年未回家了,見那屋舍,難掩近鄉情怯,頓時忘了自已還在終南山,竟奔向那屋舍,推開屋門,邁步進屋,道:“老爹我回來了!”

誰料,那屋裡竟是靜安大師住處模樣,陳林進來之時,靜安大師正在床上打坐。看見陳林,道:“你回來啦。”

那陳林一驚,猛的覺得自已腳下像踩空了一般,掉下一個深不見底的大坑。等到陳林緩過神來時,只看見靜安大師。

陳林道:“怎的是大師?我老爹在何處?”

“少年你忘了?你是在終南山,不在你家鄉啊!這裡怎麼會有你的老爹呢?”大師不緊不慢道。

“怎麼可能?我分明看到我家那老屋!”陳林說著轉身出門,發現自已確實在終南山,猛得回想起自已之前遭遇。於是跌跌撞撞進到屋裡,趴在床邊,問靜安大師道:

“這山中可有妖怪?我兩次上山,皆有莫名出現的石階和房舍。只一瞬,那房舍和石階竟消失不見!這山中定有妖魔會那變化之術!”

那靜安大師聽聞,頓了一頓,道:“我早已告訴你,妖魔鬼怪皆心生。你所見之景,不過自已構想的幻境而已。”

陳林不解。那靜安大師繼續說道:

“人是天生自負的。他們對自已的所見深信不疑,卻不知自已所見並非世界本貌,只是自已心中之景罷了。”

陳林依舊不解,心裡想著,這老和尚經文念傻了,竟不知所云。

“人在現實中遭遇的顛倒之事,困頓之境,往往是內心所發。人生的失敗也往往是由內心的失衡開始的。心不迷惘則無論身處何方,都能找到方向。少年你說你看見家了,實是你內心迷惘所致。怕是丟掉了官職,丟掉了幼時志向,內心深處煎熬,自已卻不願意正視。內心天人交戰,出現了幻境。”

那陳林被靜安大師一語成讖,忙道:“大師真有仰觀宇宙之眼,俯察人心之目。”

於是長嘆一聲,道:“我心中確實煎熬,但卻不願直視,只得一直壓在心裡,讓自已不去想它。可誰知竟使我出現了幻覺。唉!”

“我自幼便夢想著當上將軍,為國家盡忠,戰死沙場,馬革裹屍,不枉大丈夫七尺之軀生於天地之間。可誰料,命運多舛,天下安定,幼時的我卻不知將來如何是好。後來朝廷建十二衛,我這才有了機會。”

“我苦練雙鞭近十年,於各處拜師學藝,自創風雷鞭法!但因未有名師指點,在江湖上也鮮有人知。入了那千牛衛,我這才覺得一身武功沒有白學,少年之夢還有機會實現。可誰知,情報有誤,讓我在那長安城外豐氏酒鋪,碰上那歐陽闊一行。至此前途盡毀啊!”

“唉!這些年來,多風餐露宿,其中艱辛,可想而知!”那陳林頓時愁緒盡出,眼中有淚。

“人生最為美妙的一點就在於不能預測。少年你永遠不知道明天有何事發生,你同時也不知發生之事,是福是禍。”靜安大師道。

“有時我們會因境遇窘迫而失意,甚至有懷疑自已,抱怨命運的念頭。這都是人之常情。但時間還長,這世間又怎會有人過了河卻反倒揹著船行走呢?”

“放下一時的得失,爭得是一生的意義。放下才能體驗未來人生之妙啊。”

大師說罷,從床上瞬移至桌邊,倒了一杯茶,向陳林遞去。

陳林忙接。那靜安大師道:

“我之所以不問來由,便讓你留在此處,是因我看少年你雙目清澈。其中透出堅韌之氣。讓我瞬間如同置身廣闊大地。地者,沉穩而廣闊。你來此處是上天的安排。”

“不再瞞你,那西門天寧是來見老朽最後一面的。我於凡間劫滿,不日之間,便要圓寂了。”

“啊!大師!但你我相識不過兩天啊!這便要天人相隔?”陳林道。

“無妨,相逢必有相離,時間長短無關緊要。我不日圓寂,現將我一身內力和赤霞心法傳授與你。你要記住,戒躁養性才能使你迴歸自已本質的大地。那時沉穩的內心,結合老朽的內功心法,少年你必將縱橫四海。”

“我的內力和心法,皆與那西門天寧相同。可使你在內功方面與西門天寧無二——天下無人能擋。但少年你如不戒躁,這功力對你的境遇無補,反倒害你性命,切記切記!”

說罷,不等陳林反應,那靜安大師雙手將陳林吸至身邊,將周身功力傳至陳林身中。那木屋頓時被紅光包裹,透亮萬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