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夏初,藜子村展現著它的最美的風景,站在山頂便能一覽無餘──

房屋錯落有致分佈著坐落於“寶盆”中,遠處的山巒跌宕起伏,鬱鬱蔥蔥,樹林隱隱綽綽,“環抱著”整個村子;剛生長不久的粟苗青翠欲滴,輕柔的風給它們最舒服的愛撫,晶盈的小雨滴給它們最美妙的滋潤,勤勞的人們給它們“最理想的”護理;一條小河從村子穿插而過,“人們的智慧”把它分流再分支,合理利用,滋養著周圍的生物......

已是黃昏,各家各戶的煙囪升起裊裊炊煙,一個穿著素色衣裙,髮髻由髮帶固定住,約莫10歲的清秀小姑娘揹著一捆柴火、手裡提著一隻野雞正在快步往家裡。路過村裡叔嬸家,小姑娘時不時和大嬸們聊上幾句。

“大嬸兒,做飯啦?”

“嗯。小囡,還好你回來了......”

“怎麼了?”

“你比平時遲迴來,你姥姥都擔心呢!”

“剛才還跟我們說,你要是還沒在天黑前回來,要上山去找你呢!”

“我們也擔心著你呢,還準備去找你來著!”

“是啊是啊。”

“啊,讓您們擔心了,我下次不會了......我不擾您們做飯,先回家去了!”

“沒事兒......”

“對啊,先回去是好的!”

不一會兒,回到家了,小囡高喊:“姥姥我回來了!”“吱呀──”門開了,一位穿著深色衣裙盤著髮髻的老太太從屋裡緩緩走出來,見到小囡回來了,激動得語無倫次:“小囡,你終於回來了!你要是不回來,我可要去找你了......你受罪了沒......怎麼那麼久才回啊?!”將小囡上上下下打量個遍,似乎“不找著傷口不罷休”。

“我沒事,我沒事......”

說話間,小囡把帶回來的柴火放好,並扶著姥姥進了家門。

“姥姥,你瞧!這可是我在山裡邊遇著的傻雞,一條小蛇就把它嚇得亂撞,最後撞到樹死了,小蛇“戲弄”完也跑了......這隻傻雞歸我們了!”小囡舉起手裡的“戰勝品”,笑嘻嘻地和姥姥分享,似是待表揚的小孩子。

“唉,那什麼雞,如果人沒了,一切好吃的又有什麼用啊......”老太太又開始了她那漫無邊際的“閒談模式”。

“沒什麼啦!您看我現在不是好好的嗎?對了!我們今晚吃雞湯,好麼?”小囡一邊提著野雞一邊和姥姥說道。

“你來決定吧!我老了,說不動你囉......”老太太搖搖頭。小囡給姥姥搬了一把椅子在院子裡:“您坐著看我做麼!說什麼呢?你還沒老呢!您把我從小養到這麼大,您可是什麼都不需要管,要享福的,活到九十九歲!你還說過要陪我長大的......”

小囡一面蹲著拔雞毛,一面說:“姥姥,我有哪些做的不好的您教我呃~”姥姥坐在椅子上聽了小囡的話,笑著搖搖頭。

此時,夕陽斜照,似乎變得萬籟俱寂,“猶有餘溫的”陽光給這個溫馨的場景鍍上了別樣的色彩。

小囡有條不紊地做好拔毛、掏挖、清洗、切塊......夜色撩人,黑暗漸漸覆蓋整個村子。不久,廚房裡飄出獨屬野雞的別樣清香......

“吃飯了!姥姥!姥姥......”哦,原來,姥姥在坐著坐著睡著了!小囡輕輕把姥姥喚醒......一切似乎都“恢復原樣”了。

“哈哈兒~多吃些~這塊好吃的!”

“嗯嗯!您也吃......”

“吃啦......”

這是獨屬於她們的溫情時刻──一燭照亮“世界”,一句“互相關照”!

夜色已深,一切似乎都歸於靜,但小囡還是“處於動態中”──她回想起今天發生的事情,心頭隱隱約約縈繞著不安~不知不覺,她在疲憊中睡著,“時光倒流”她“作為一個旁觀者回到了”大約十年前:那是一個炎熱的夏天裡的某一天,她一個瘦巴巴、紅彤彤的小嬰兒,誕生在一個還算有錢人的家裡,因“貴人”的出現,“有錢人”為擺脫黴運,她成為了“棄嬰”,被剛好到來的老太太(姥姥)“撿回家”,從此過上了“飢不擇食”的生活......

小囡不知道的是,她睡著後的“古怪動靜”:皺著眉頭,流眼淚了,還被時常過來給她掖被子的老太太看見了!“唉──”意味深長的嘆氣,不知道老太太是在為小囡的命運嘆氣?還是為她自已的命嘆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