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吃完早飯後,我問了問今天都有什組來,日初說道:“會有古裝劇,但不是仙俠,還有民國的,短劇也有,估計呆上一段時間了。”我點了點表示知道了。

同時囑咐他們要好好的對待,不要馬虎了,就讓她們各自準備去了。看了看時間,又想到昨天沒有看完的資料,就去樓上了。

我翻找著昨天沒看完的資料,看了幾個比較有代表的。

首先是先秦時期:妝容上,開始出現“粉敷面,黛畫眉”的流行,女子用白粉敷面,將原有的眉毛刮掉,用黛畫出長且黑的眉毛。用胭脂在嘴唇上畫出顏色。

整體呢是以白妝為主,但有些女子還會用胭脂在臉頰點出密集的紅點,起到裝飾的作用。雖然這種裝扮和我們現代審美差異很大,卻很符合當時的流行。這時的髮型相對來說比較簡單,流行披髮、髮辮、椎髻這種比較簡單的髮型。可以這麼說這個時代的女子開始對“美”有了要求,開始重視個人的裝扮。

第二個是秦漢時期:秦朝,在妝容上,秦漢時期開始出現了固態的“鉛粉”,女子大多用鉛粉敷面,在眉妝的塑造上達到了一個小的高潮,遠山眉、八字眉都是在這時流行起來的。唇妝上還是流行以“小口”為美,胭脂並不把整個嘴唇覆滿。

髮型也開始有了創新,種類也開始繁多,基本上分為兩種,一種是垂髻,一種是高髻。垂髻是當時女子日常的髮型,高髻則流行於貴族女子之中,一般髻上不再增加飾物。這個時代女子對美的追求更進一步,諸多的創新對後世都有借鑑意義。

第三個是南北朝時期:南北朝時期飾品開始流行起來,花鈿、金勝等成為女子的飾物。但是南北朝時期朝代更迭的很快,因此民風開放,妝容也變得大膽起來,在臉側畫出兩道彎月痕跡的“曉霞妝”、將額頭塗成黃色或者用剪紙貼成黃色的“額黃妝”、左右兩邊臉只畫半張臉的“徐妃半面妝”,也都是在這個時代出現的。

在髮型上也是充滿了創新,靈蛇髻、飛天髻、反綰髻等髮型都是出現在這個時代,由於對髮型的不斷追求,這時期還出現了假髮。同時,女子對於鬢角也開始留意起來,第一次出現了對鬢角的整理。

第四個是隋唐時期:唐朝女子妝容上,吸收了各族的風格。眉形上,短眉開始流行。為了不使眉形變得呆板,唐人還會在眉尾處進行暈染,讓眉尾散開。唇妝上也更加特別,“花瓣唇”的畫法再次出現。

髮型上,初唐女子多梳高髻,中晚唐時出現了“鬧掃妝髻”這種把頭髮梳開,在一旁作多個髮髻的髮型。

這個時代的女子,在追求美的同時更多地是追求創新,也體現了唐朝包容的風氣。

第五個是宋元時期:宋元妝容不同於唐朝的誇張,偏上微微蹙起的“遠黛眉”成為一種流行。

髮型上也相對保守,崇尚高髻。比較特別的是鳳冠在此時流行,在宮廷中,鳳冠也成為貴族女子佩戴的飾物。而元朝呢,由蒙古人統治,裝扮上也出現了少數民族的元素,宋元時期,受儒家文化的影響,女子對美的追求更為內斂。

第六個是明清時期:清朝時期,是少數民族統治時期,和元朝一樣,服裝上充滿了少數民族色彩,旗裝、花盆鞋都是這個時期的標配。

妝容上,明清時期流行“淡妝似無妝”,喜歡細長的眉形,“吊梢眉”在此時極為流行,眼妝上也喜歡把眼睛畫的細長,塑造“鳳眼”的感覺。

髮型上,明朝非常簡約,喜歡把髮髻綰成小小的,髮髻上不做過多裝飾。清朝女子流行旗頭,“兩把刷”髮型,在當時很常見。

明清時期距離我們現代更近,比較貼近我們現代審美。看到這我大概瞭解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