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國,景和六年正月十五,京城。

正月十五元宵節,舉國同慶,宮中大擺宴席,邀請官員及其親屬共慶,民間的宵禁也取消了,街道上人來人往,小販的叫賣聲,孩童的歡呼聲,一片繁榮景象。

就在這時城門方向飛奔過來一匹馬,走近了看原來是戰馬,上面計程車兵嘴唇乾裂,鎧甲上滿是刀痕,渾身血跡儼然是歷經生死,日夜奔襲而來。士兵一手牽著韁繩,一手高舉戰報,嘶啞的聲音說:“戰報,八百里加急,長林關大敗。”士兵再也支撐不住倒下了。

訊息傳入宮中一片譁然,原本熱鬧的宴會瞬間安靜下來,匆匆散席。景和帝和內閣閣老及手握兵權的武將在御書房商議如何解困長林關,因為隨著戰報而來的除了長林關被漠北圍困外還有齊國公戰死和齊國公世子重傷的訊息。現在長林關沒有一個能坐鎮的將領,且被漠北鐵騎團團圍住,隨時可攻破長林關,長林關身後是一望無際的平原再無阻礙。到那時漠北鐵騎將揮兵南下,佔領中原。

此時御書房內爭論不休,商量數個時辰仍無法定論,眼見天色漸晚快到宮門落鑰的時間了才停下。

次日一早,文武百官已在殿內站好,莊嚴肅穆,往日還有人小討論今日都沒了。

“陛下駕到。”

早朝開始了。今日早朝一開始就討論長林關之事,主要分武將的主戰派,要再派遣大將前往長林關,並且調兵擊退漠北,主和派大多數是文官,其中戶部尚書反應最強,俗話說兵馬未至糧草先到,打戰是最費錢,要人馬,糧草。昭國這兩三年來各地天災不斷,戶部撥了不少銀兩賑災,已經入不敷出,如今可謂是天災人禍,內憂外患。

朝堂上主和派和主戰派爭論不止,互不相讓,但主和的人要佔大多數,畢竟昭國已經近幾十年沒打仗了,從開國到現在的勳貴在富貴迷人眼的京城中已漸漸失去了血性。

昭國從建國之初就重文輕武,歷代皇帝還生性多疑,致使手握兵權的武將極少,真正能上戰場打仗的更少。

接連數日,早朝皆以此事為主,武將與文官之間爭論,整個早朝向菜市場似的,皇帝獨坐高臺,始終沒確定到底主和還是主戰。

一月後,一封來自長林關的奏摺又掀起一片漣漪。

奏摺上言:陛下,漠北言願意談和,但需要給其大量金銀財寶,開通互市,並且求娶我國公主。具體細節將由漠北派遣的特使來京詳談。

朝堂之上,群臣再次沸騰。主戰派認為這是國恥,絕不能妥協;而主和派則覺得這是一個避免戰爭的機會,特別是那些世家、勳貴。

景和帝看著下面爭論不休的大臣們,眉頭緊皺。他明白,無論選擇哪一方,都有利有弊。

就在皇帝猶豫不決之時,一位大臣站了出來,他是兵部侍郎趙文。趙文分析了當前形勢,表示可以利用這次和談拖延時間,同時暗中調集兵力,做好防守準備。

景和帝聽後,微微點頭,心中有了決斷。他決定讓趙文負責與漠北特使的談判,看看能否找到一個兩全之策。皇帝下旨後,趙文便開始積極籌備與漠北特使的談判事宜。他深知此次談判事關重大,必須小心應對。

幾天後,漠北特使抵達京城。趙文親自迎接,並安排了一場隆重的歡迎儀式。在接下來的談判中,雙方就議和條件展開了激烈的討價還價。

眼看幾日過去了,趙文遲遲拿不下漠北特使,朝臣們有些急了,皇帝特下旨,在宮中為漠北特使接風洗塵。為什麼漠北特使剛到時不宴請,還不是他們自認是禮儀之邦看不上這些蠻夷之人,想壓一壓他們的氣焰。

在宴上,趙文試圖說服特使降低條件,但特使態度堅決,言語之間多次提及齊國公和齊國公世子以及漠北大軍就在長林關外駐紮,希望以其讓昭國的皇帝和朝臣妥協。

漠北特使起身向昭國皇帝道:“昭國陛下,我王是非常有誠意的,有意迎娶昭國公主為我漠北的大妃。願與昭國簽訂百年休戰盟約,開通互市,友好往來,希望陛下可以慎重考慮。”

景和帝沉默片刻,目光掃過在座的眾人,“關於和親一事,眾愛卿有何看法?”

群臣竊竊私語,一時之間無人敢應聲。終於,一位大臣站了出來,“陛下,臣以為眼下局勢緊張,若能透過和親避免戰事,實乃上策。只是這公主的人選……”

景和帝微微皺眉,他自然也知道此事的難處。若是隨便選一位公主出嫁,恐怕難以讓漠北滿意,甚至可能引發更多的麻煩。

此時,一直沉默不語的丞相開口道,“陛下,臣有一提議。不如從皇室旁支中挑選一位合適的女子,封為公主,嫁與漠北。如此既可維護國家利益,又不至於犧牲嫡系公主。”

景和帝點點頭,“丞相所言甚是。那麼,此事就交由丞相負責吧。務必儘快選出合適的人選。”

丞相領命而下,心中卻暗自叫苦。這選人的差事可不好辦啊,稍有不慎,便可能引起各方勢力的不滿。他決定回去後好好琢磨一番,一定要找到一個萬全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