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崑崙山麓,夜裡下了一場小雨,第二天氣溫迅速回升,雨後的山川一片霧氣朦朧,遠處的崑崙山在薄霧裡面縹緲中一股仙氣盎然。

崑崙山作為中國第一神山、萬山之祖,從古至今留下許多古老的傳說,道教元始天尊道場位於此,神話中掌管女仙的西王母也在崑崙山,是有名的“神仙之鄉”。

山腳下的一片工地,機器的轟鳴聲震耳欲聾,不時聽見有人大聲吆喝著指揮。

高高瘦瘦的莊鵬快步走進一間臨時搭建的活動板房,胡亂抹了一把頭上的汗水,興奮的喊道:“吳老師,各位教授,古城遺址的中心部位已經大體清理完畢,有許多儲存完好的古代器皿,我們幾個初步估算屬於春秋戰國時期,大家快過去看看。”

活動板房里正閒談交流的三位老人互相對視,按耐不住的招呼:“走,走,我們快去看看,這怕是本世紀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了!”

工地中心數百米方圓已經被挖了個大坑,裡面的沙石泥土大體上清理乾淨,幾十多米深的大坑裡,一片巨石壘成的殘垣斷壁向著四周不斷延伸,中間一座儲存完好的巨大殿堂狀建築已經露出大致輪廓,十數名工作人員正在小心翼翼的用刷子和工兵鏟清理著殿堂門戶和周邊石壁。殿堂前面一片廣場似得空地上放著一大排從廢墟中找出的文物,大多是一些石器,夾雜著幾件青銅器物。

莊鵬帶著三位教授走下臺階,正在指揮清理工作的中年男子連忙迎接過去:“幾位教授,這邊殿堂預計今天中午之前就可以清理出來,這些是清理出來儲存較為完好的文物,你們先來看看”。說著就把幾人往殿堂前面的廣場引去。

廣場上那排文物旁邊,有五個年輕人正在討論著什麼,看見他們都過來圍攏在幾個教授身邊。

領頭的一個身材十分高大的小夥子率先向他們介紹情況:“三位老師、張總工,我們幾個人初步判斷這是華夏早期母系氏族時代遺留下來的遺蹟,具體的時代我們幾個同學有不同的意見,請老師們指導。”

旁邊短髮大眼的活潑女孩接過話頭:“就是就是,我和趙旭、莊鵬都覺得這片遺址是西周早期的。”又回頭指了指旁邊的長髮女孩,鼻樑上架著厚厚眼鏡的瘦小夥和圓圓臉的小胖子“俞學姐和他們兩個覺得是殷商時期的。”

矮矮胖胖的吳遠教授看著自已的學生和其他學生有爭議皺了皺眉頭:“趙旭,你們幾個先整理一下自已的想法。”回頭招呼清瘦的李建威教授和同樣有些胖胖的朱子航教授“老李、老朱,大家先看看,初步分析一下吧!”

莊鵬和身材高大的趙旭、短髮大眼女王安安都是吳遠教授帶的研究生,雖然和李建威教授帶的研究生長髮女孩俞鴻雁、眼鏡男方濤、小胖子付國盛都屬於首都大學考古系。兩位教授私交很好,在學術上卻各有所長,下面的學生秉持教授的學術觀點便也不時互相較勁。

莊鵬和幾位同學站在旁邊,幾個人看著三位教授拿著刷子和放大鏡仔細鑑別,時而皺皺眉頭,時而互相交流幾句,估計他們要不少時間。於是幾個同學繼續交流,努力想要說服對方支援自已的觀點,還將一直主持發掘工作的張總工程師拉了過來。

過了好一會兒,三位教授也開始加入爭吵的環節,果然爭論還是集中在殷商時期和西周早期。

李建威堅持青銅器出現是在殷商時期,這邊遺蹟石器居多,間或夾雜一部分青銅器,自然是殷商時期的遺址。吳遠則認為這邊地處崑崙,與《穆天子書》內容相印證,這片遺址自然是西周早期的西王母國遺址。

雙方各持已見,互不相讓。朱子航沒帶學生,本來在一旁看他們爭吵正興致盎然,也被拉到中間左右為難。

張總工程師出主意道:“不如請朱教授帶幾件文物先回首都,用專業儀器進行檢測,李教授、吳教授繼續用這邊的儀器檢測,只是這邊儀器沒有實驗室裡面齊全,查不了那麼詳細,我們一邊檢測一邊等待中央殿堂的發掘?”

“這可不行!”朱教授急忙否定,他雖然也想盡快知道遺蹟的具體年代,卻不想錯過最重要的中央殿堂發掘。一看幾人都在看著他,連忙道:“起碼要讓我先看見大殿裡面有什麼再走吧!”

說定了去首都的人選,教授們繼續回去檢測,莊鵬幾人乖乖跑去打下手,這樣忙活了兩小時,結果還是隻能確定大致年代,幾個教授自顧自爭論,幾個年輕人坐不住便各自出去到處逛。

他們是跟著教授過來沾了光,要不然這樣的考古場所是沒有機會參與進來的,自然抓緊時間到處看看,也算是理論聯絡實際,實踐一下書本上學來的知識。

莊鵬看了一會其他地方,沒有什麼特別的發現,又來到宮殿前的廣場,只見之前清理出來的文物都已經被運走,此時的廣場顯得極為空曠,前面的殿堂此時外牆都已清理完畢,工作人員正在加班加點從宮殿大門處往外清理沙土。

宮殿足有十來米高,比城市裡兩層樓還要高大一些,是這片遺蹟最高的地方,因為是巨石壘成,站在前面給人一種深沉的壓抑感。

宮殿門扇似乎是某種木材製成,此時已經破爛不堪,和許多沙土凝結成了一體,被擺放在宮殿旁邊。缺了門扇的大門像巨石怪物張開的大口,工作人員正從裡面往外運送堆積著的沙土。

臨近中午,中央大殿終於清理完畢,張工組織大家一起進去,一行十幾人熙熙攘攘的湧入大殿。

莊鵬跟在吳教授身邊四處打量,只見宮殿裡面極為空曠,宮殿大廳足有兩三百平米,除了進來的大門並沒有看到其他的通道,大廳中間頂上是一個天井,設計極為精巧,還沒到正午的陽光斑駁的灑落到大廳裡面,使得大廳裡一片透亮。正中間靠近天井的地方有一座四平米左右的石壇,石壇中間豎著一個一人高的青銅柱,上面水平託舉著一面銅鏡一樣的裝飾物。宮殿四周牆壁上的巨石都打磨的極為光滑,上面似乎用某種顏料畫過壁畫,可惜在歲月的侵蝕下只殘留下一些斷斷續續的線條。

一行人四下檢查,沒有發現其他東西,都圍攏在石壇四周,可惜那上面並沒有什麼出奇的地方,似乎只是作為“託鏡臺”存在的。

大家看了個新奇,張工見檢查不出什麼東西,安排大家先去吃飯。自已陪著想要再看看的三位教授和莊鵬等六人,留了兩個保衛人員以防止大廳出現塌陷等意外情況。

三位教授一手拿著放大鏡,一手拿著強光手電,一寸寸的把石壇和銅鏡看了個遍,除了石壇四周似乎是標註方位的幾個象形文字再沒有其他發現。

莊鵬跟著看了半天,一抬頭卻正看見四周似乎漸漸昏暗起來,只是眾人圍攏在石壇邊,並沒有注意到四周細微的變化。

“大家看看,四周是不是慢慢變暗了?”莊鵬招呼起來。

“哎,還真是!莊鵬你觀察力挺出色嘛!”右手邊的王安安率先回應。

只是在兩句話的功夫,所有人都已經明顯的看到了大廳裡的變化:那四周散落的陽光似乎隨著正午的到來逐漸向著中間銅鏡上面匯聚,被他們圍繞著的銅鏡隨著陽光聚攏慢慢的散發出朦朧的白光,上面一道道奇特的紋路亮起。不一會兒的功夫,整個大廳都似乎陷入了黑暗,只有那銅鏡上面變得越來越亮,朦朧的白光也逐漸變得愈發清楚,彷彿那裡打著一把巨大的探照燈,那些紋路則是燈上的裝飾。

莊鵬兩眼直直的盯在銅鏡上,只覺得那光芒明亮卻不刺眼,而且似乎像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的定格。

站在莊鵬左手的小胖子付國盛嘴裡嘟囔了一句:“這又不是要開演唱會,搞個聚光燈過來,也沒什麼變化呀!”

莊鵬聽的想要發笑,剛剛張開了嘴卻愣住了,只見隨著那中央的白光凝結到了極致,青銅鏡居然無聲無息的從青銅柱上掉落,被站在鏡旁的俞鴻雁一把攥住,然後那凝聚在青銅鏡上的光芒忽然間向著四周爆發開來。

石壇四周的象形文字在白光落下時突兀的閃了一下,莊鵬忽然感覺視線周邊的空間一陣扭曲,然後便像坐電梯一樣一種強烈的失重感傳來,然後整個人便昏迷在白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