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和大舅吃完飯,二人分別離開。王林一看離下午上班時間還早,而自已剛好又在古董一條街,想著此時自已也算是個風水師了,好歹也要弄個羅盤撐撐場面,裝裝逼,於是進了古董一條街。

小巷僅容得下兩三個人肩並肩走過,而眼下並非人流熙攘之時,因而街道顯得格外寧靜,稀疏的行人悠然漫步,點綴著這份寧靜。

王林邁著堅定的步子,毫不猶豫地走進了那家專門售賣玄學工具的商店。店鋪裡陳列著五顏六色,形態各異的羅盤,還有那些精緻的魯班尺,無一不顯得神秘而古老。

店鋪的“歡迎光臨”聲響起,宣告著王林的踏入。儘管日光透過窗戶斜射進來,室內的點燈依舊散發著柔和的光芒。店中,一位逾花甲之年的店主坐鎮,他投來審視的目光,卻並未起身迎接。或許在他看來,尋求風水擺件的顧客,大抵是浸淫風水學的老手。而風水界的常客,往往是那些飽經滄桑的面龐。王林顯然與這樣的形象相去甚遠,他的年輕氣息與店內的古老氛圍格格不入,讓人不禁猜想他的來意。

王林對此並不特別關心,他時不時地伸手拿起一塊羅盤,目光在上面輕輕一掃。然而,他的眉宇間透露出一絲不悅,顯然對眼前的羅盤並不滿意。這些羅盤,大多數都是經過精心雕刻的作品,但王林心中所追求的,是一種更為傳統和原始的製作方法。按照古老的制盤法則,一塊上佳的羅盤應該由匠人親手書寫,這樣才能蘊含著獨特的念力,而機器雕刻出來的羅盤,總是給人一種刻板和缺乏靈氣的感覺。

“我的期望是否過於苛刻,那種被賦予神秘力量的古老羅盤,如今已經被視為神秘的法寶,又怎麼可能輕易地找到呢!”

王林輕輕勾起一絲苦笑,那笑中滿是對自身的譏諷。他看過一些有關羅盤介紹的書籍,其內容深入講解了羅盤的歷史和用途。歷經風水大師長久使用的羅盤,會逐漸積澱一股特有的能量場,這種情況下,無論是在辨識方位的微妙差異,還是在尋找最佳的地形穴位上,其精準程度都會遠超那些未經時間洗禮的普通羅盤。

王林儘管心中不甚期待,但仍向著店內深處端坐的老者發問,\"老闆,您這兒可有上了年頭的老羅盤?就是那種未經過多修飾的!\"

\"唉,那種手製的老羅盤已經是很久遠的事物了,經歷過那段特殊時期,大多都被毀得差不多,現在要想找,可不容易喲!\" 老者搖了搖頭,語氣中帶著幾分無奈。

王林的表情顯得有些痛惜,他心裡清楚,老闆所言非虛。那段歷史的風暴席捲之下,無數中國傳統寶貝與文物遭受了不可逆轉的損失,那些承載著歲月記憶的手工藝品,包括精緻的手寫羅盤,在那個“破四舊”的年代裡幾乎消失殆盡。這份認知讓他心中不免泛起一陣惋惜與遺憾。

王林心中暗想,反正是裝逼用的,隨便挑一個算了。他信手從牆上取下一個羅盤,緩步邁向店內深處,隨口向老闆詢問:“這塊羅盤怎麼賣?”語氣中夾帶著一絲不經意的好奇與探尋。

\"這羅盤可是精選花梨木精製而成,質地非凡,六百!\"老店主露出被歲月風霜染黃的牙齒,笑眯眯地報出了價格,顯然未料到王林竟是誠心求購。

王林不以為然地扯了扯嘴角,心知這掌櫃顯然是在仗著自已年少不諳行情。他清楚,羅盤的本質在於依靠地磁導向以精確定位,而花梨木這類硬木並不適合作羅盤基材——因其材質可能干擾磁針的微妙氣場,導致磁針穩定性遠遜於採用普通木質的羅盤。

理想的羅盤木材選取,傾向於那些性質均衡且具有一定柔韌性的材質,正如宣紙般既剛且柔。譬如銀杏木或虎骨木,它們作為羅盤的優選材料,墨跡能夠均勻滲透,類比於磁場的自然感應,不受阻礙。相比之下,如檀木、花梨木或酸枝木等,則墨跡擴散受限,或遲緩,乃至凝聚成斑,這在羅盤製作中象徵著不夠理想的氣場傳導特性。因此,選用類似宣紙滲透特性的木材,意味著羅盤能更好地維持其感應環境磁場的穩定性,確保指向精準無誤,不受木質本身特質的干擾,體現了羅盤工藝中對精微磁場感應的極致追求。

“老闆,咱們明人不說暗話,這就是普通的松木,別扯那些有用沒用的給個實在價?”

“最低四百。”老闆聽王林準確說出了羅盤材質為松木,沒有再多爭辯。見對方對羅盤頗有研究,顯然不是外行:“看樣子您是行家,那我就實話實說了,這款松木羅盤雖非名貴材質,但做工精細,走針精準,對於真正需要的人來說,價效比極高。這樣,我給您一個實在的優惠價,四百!”

王林提出了心中的價位,“如果三百元能夠成交,我就直接帶一個回家。說真的,我對這羅盤的興趣更多是出於對古代風水文化的探索。市面上那些金屬製的羅盤便宜許多,幾十塊就能買到,如果不是為了更貼近古風,我可能會選擇它們。當然,你能再便宜點那就更好了。”

老闆目光在王林身上緩緩掃視,似乎在權衡他言辭中的誠意。片刻沉吟後,他終是點了點頭。或許是因為王林的年輕臉龐,更貼近學者的氣質而非老練的風水大師,他的言辭中那份對風水文化單純的好奇與探究,顯得頗為真誠。店主心想,若是真如王林所說,僅是出於學術興趣,那市面上那些簡陋且廉價的金屬羅盤,理應能滿足一個學生的研究之需。於是,這筆交易,在一絲疑慮與幾分理解中悄然成形。

誠然,相較於那些售價低廉、材質普通的金屬羅盤,這精心製作的木質羅盤不僅工藝上乘,其所蘊含的文化價值與手工藝術性更是無法比擬。即便定價在三百元左右,其利潤空間依舊遠超那些僅售幾十元的金屬製品。在這背後,不僅僅是材質與工藝的區別,更是顧客對於品質與傳統韻味追求的體現,使得這木製羅盤成為了更為明智且盈利頗豐的選擇。

老闆步入店內尋覓合適的袋子以便裝納羅盤之時,王林則悠然自得地環顧四周,視線不經意間掠過了桌面上一件物品,他的神情驟然凝固。桌面偏隅之處,一塊殘缺了邊角的羅盤靜默地躺著,尤為引人注目的是,其上以古樸墨跡手書的篆文。王林的眼神瞬間閃過了某種難以言喻的情緒,彷彿被那不起眼的羅盤觸動了心絃,但這種異樣的波動轉瞬即逝,他很快便恢復了平日裡的淡然。

“老闆,你這怎麼還有破的羅盤啊!”

\"喲,小夥子您眼光真銳利!這羅盤是有段故事的。\" 老闆見王林看,笑呵呵地回應著,邊說邊將準備好的袋子遞給王林。王林接過後,手指輕點向那桌面之上的殘破羅盤,臉上帶著幾分好奇探詢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