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老大嘆口氣說到:“哎,縣令哪有功夫關注一個小妾的家人啊。聽說這個小妾還挺受寵的,耳邊風吹得好,縣令都不知道小妾家人在鎮子上橫行霸道。”

沈老頭說:“這可真是,狗仗人勢。”

這時小羽也飛了回來,落在了沈靈安的肩膀上。

跟沈靈安說著:“主人,我回來啦,那個男人可壞了,他回去就對一個小子說,咱們沈家人不識好歹,一百兩都不賣方子,沒把東家放在眼裡。還說一定得給咱家點顏色瞧瞧。”

沈靈安聽了氣的不行,一使勁,手裡拿著玩的小石頭碎了。對小羽說道:“哼,誰給誰顏色還不一定呢。”

這時沈大山也帶著沈老四過來了,沈老頭忙問:“老四你咋來了,別耽誤授課。”

沈老四笑著說:“爹,沒事,一會快午休了,讓孩子們自學一會沒事。我這不是饞咱們家做的好吃的嗎。”

這時錢氏也熱情的招呼說:“老四你坐著,我給你拿吃食。正好今天做了你愛吃的乾煸泥鰍魚。”

這時沈老太也抱著沈靈安坐在凳子上,幾兄弟也圍桌而坐。

沈老頭說:“老四,你對那個鴻福酒樓的東家瞭解不?”

沈老四說:“爹,這個人我還真知道點,也是前幾天蔡氏回孃家,回來給我講的。”

“咱們這個吳縣令來長遠縣任職已經有七年了,縣令夫人孃家姓張,是京城一個三品官家的庶女,本來這個縣令考中進士後,外放幾年,岳家肯定會想辦法給往上提拔的。

但是這個縣令大人哪方面都還行,就是耳根子軟,家裡家外都聽自家老孃的,縣令的爹死的早,是老太太帶著縣令還有縣令妹子相依為命。

考中進士後也全靠岳家提拔,才有如今的好日子過。

兒媳婦出身好,長的好,還有學識,琴棋書畫不說精通,也都不差,在外風評極好,在孃家也算受寵,陪嫁也不少。”

就是老太太總是處處為難這個兒媳婦,哪哪都看不上,還總是給自家兒子塞小妾,這個酒樓東家的姐姐已經是第四個了。

這個小妾也還有點小手段,哄的老太太開心,都敢跟縣令夫人作對了,這不,聽說前段時間更是害的縣令夫人差點小產,縣令夫人一氣之下帶著一兒一女,搬到了莊子上休養去了。

縣令夫人走之前也是氣狠了,放話給縣令說,我嫁你吳家七年,你們一家子吃我的,用我的,你娘跟你妹妹卻是合夥磋磨我七年,去年已經害我流掉了一個孩兒,現在更是要謀害我肚子的胎兒,真是喪盡天良,連自家血脈都不放過,我已經給父親去信,我要與你和離,姓吳的,你等著吧。

縣令家老太太還在門口破口大罵說,呸,一個庶女,還真把自已當回事了,還和離,想的美,你就等著我兒休了你吧。

縣令還想和稀泥,要跟縣令夫人解釋,想著哄哄就過去了,沒成想縣令夫人頭也沒回就走了。

縣令自已倒是害怕了,沒人比他更清楚自已是怎麼回事了,正常他早就該升職了,就因為自已老孃和妹子太鬧騰,惹得岳家不滿了,自已才在縣令這位置一呆七年,這要是和離了,自已這輩子別想升職了。奈何他根本就管不住自已的老孃。

縣令夫人一走,家裡沒人管了,陪嫁的下人也都帶走了,還有家裡的財政大權。

縣令一家本來就是寒門出身,平時有縣令夫人的豐厚嫁妝支撐,日子過得舒坦,縣令夫人一撒手,縣令一家的日子立馬雞飛狗跳。都成縣城的笑話了。

縣令家後院一堆女人,好日子都過慣了,一下子吃不好,穿不好了,就都鬧起來了,這個鴻福酒樓東家姓田,也是那個小妾授意家人斂財,然後小妾拿銀子討好老太太。現在小妾都快把自已當成當家夫人了。

縣令咋是忙著討好夫人呢,據說天天都會往莊子上跑一趟呢。就是門都沒進去。四”

沈老四講述完又說:“爹,田家不足為懼,他們要是敢強搶,咱們家人這都不是吃素的,這事就是鬧到縣令那咱也不怕,怕的應該是他們田家,這位縣令要是敢縱容田家,那烏紗帽也就到頭了。

縣令夫人跟我岳家大嫂是手帕交,無話不談的。縣令夫人都恨死老太婆跟那個小姑子了,之前就被老太太禍害掉一個孩子了。

縣令要是敢貪贓枉法,那夫人一家根本不會保他。到時候沒準還能用縣令一家換個忠君愛民,大義滅親的好名聲呢。

估計也就這幾天,都城張家人也該到了,到時候就看縣令大人怎麼選擇了。”

這時三妯娌手腳麻利的給端上來好多吃食。錢氏說:“四弟,你快趁熱吃。”

沈老四看著面前的幾大碗哭笑不得的說:“嫂子們,我就一張嘴,這麼多我哪裡吃的完啊。”

錢氏說:“多吃點,咱家人現在都吃的多。”

沈老四也知道,自從修煉內功以後自已食量變大了,但是面前擺的也太過分了,一碗麵,一碗燉魚,一盤子乾煸泥鰍,一盤子炸魚丸,一碗魚丸湯,一碗水煮魚,還端了一盤細麵餅子,有三張。

沈老四忙說:“嫂子,這我實在吃不完,趕緊端回去幾樣吧。”說完忙起身把兩種丸端了回去,又把餅子也端了回去。笑著說:“嫂子們,可別給我拿了,我能把那幾樣吃完就不錯了。”

隨後沈老四美美的飽餐一頓,經過不懈努力,把幾樣吃食消滅了個乾淨,揉著肚子站起來說:“啊,好飽啊,嫂子們的手藝越來越好了,幾天不吃都饞的慌。”

錢氏笑著說:“我們天天都來出攤,你中午沒事就過來吃一口唄,也不費啥事。”

嚴氏也笑著說:“就是,這也沒多遠。”

楊氏說:“嫂子們說的對,還有你讓弟妹常帶小九小十過來,倆孩子都愛吃魚丸子,咱家十一也總跟著來,小九小十來了還能一起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