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辯其一

吾生性膽小,很多事物日裡不少吾懼之,日久竟漸成心魔。昨日突然有感,有些意識到了人之勇氣的重要性。淺談下吾之感悟,勇氣和安全感和自信之間的聯絡,願心思通明,告誡自已:

人的安全感大多來自人自身對周圍環境狀態的判斷,如果人判斷自已處在不安定的環境中,自身自然會缺乏安全感,如久之,身處其中人的性格恐會受到其判斷影響,可能會變得相對更膽小更謹慎,簡稱就是會缺乏勇氣。

而一人如果缺乏勇氣,性格傾向懦弱,那勢必也會缺乏自信。不自信的人面對困難和挫折更易退縮或缺乏處理其能力。

如此看來,吾覺得,人對周圍環境的判斷,自我調節實在很重要。俗話說,心定則神通,心定心靜,處亂境而巍然不動。這就是充足安全感的體現。由此思之,吾覺得從最簡單入手,乃是兩字——不怕。可要做到不怕,看似簡單,其實不然。通俗來說不怕也就是要有大心,讓自已變成大心臟,聞惡言尤如急風過耳不過心,不亂形表;見惡事亦心如明鏡,常言道不同不相為謀,同流合汙則心虛;逢惡人不與爭執,以正化惡,以和而化干戈,乃是有大慧。

通俗來說,實際情況遠比這要複雜得多。人之恐懼之事,可分為不同方面,不同類別,乃是多種多樣。就例如,我害怕之處,乃是黑暗。這黑暗本身恐怕不應該可怕,但只是吾之心態賦予其了些可怕的元素。黑暗的畏懼乃是人的本能,是對危機的一種提前預防,但如今吾這種本能太過過度,導致影響了睡眠,成為了心障,導致本身缺乏安全感,性格怯弱。吾思之,此乃也是對吾自身環境判斷的失誤,如此看來回歸自身,方法論終究還是需調整心態,改善對外界境況的判斷,吾仍然在努力,修心艱難,但仍希望自已能有一天做到心性通明,不為外動。

吾由此想到,如果幼小的孩童智慧未開,心性未定,容易被外界的風聲擾動,此時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安全感呢,提升孩子的勇氣,擁有自信呢?吾目前只想到三方面:

一是鍛鍊身體,擁有強壯身體,自身會感覺自已有力量不害怕身體上的傷害,既能提升自信也能增加安全感

二是多多結交朋友,更多的朋友就能有更多方法路子處理遇見的困難,能有效增加安全感。

三是多學習不同的技能,透過學習處理不同方面的問題,有效提升安全感。

但吾深覺以上三方面只是輔助,在孩童心靈弱小時可以為其保護其心性,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最根本還在於修心,心定則心安。

如若孩童在長成前便透過以上學習擁有大心臟,有足夠的安全感和勇氣,那進入社會,必然能擁有面對困難處理挫折的能力。

而成人,已走入社會,此時上面三方面則不可過求,而更應該修心為上,成人應該學會調適自已的心態,如果透過外物去滿足自已的安全感,而不修正心,那恐會誤入歧途,迷失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