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啟瑞:“我來說說你娃兒情況,你這娃兒天生靈魂強大……”

林先承:“靈魂強大?什麼意思?”

劉啟瑞:“老哥,你別打岔,你聽我說完。就是說你娃兒靈魂太強,他的身體承受不住,於是人體自我保護,自我保護的方式就是睡覺。為什麼這個現象上私塾後才出現,因為讀書要用腦,其實就是動用靈魂力中的一種能量,也可稱之為精神力。不動用就沒事……“

林先承:”曉得是這樣,就不該讓他讀書。\"

劉啟瑞:“你別打岔,不讀書就沒事了,現在他是小孩子,生活無憂無慮,沒啥煩惱,難道大了就不想事了,只要他動腦想事,早晚出事。現在讀書只動用精神力,以後想事直接會動用靈魂力,那麼人一下子就翻壇壇兒(死亡)了。娃兒,你在私塾裡讀書是不是先生一教就會,一本書是不是沒多久就全會背?”

林知秋:“是的,我是不是很厲害。”

劉啟瑞:“厲害過屁,你肯定是為了顯擺,天天都背一本書,然後書背的多了,有一天突然就睡著了。”

林知秋:“嗯,腦殼暈暈糊糊的,漲漲的。”

劉啟瑞:“普通人是可以透過睡覺來恢復精神力的,所以白天勞作,夜晚睡上一覺第二天一醒就好了。而你精神力每次用的太多了,恢復的時間要的久,所以嗜睡。你想想,某天先生放你們假了,不用上學,是不是就正常了,就是不正常白天睡覺時間也少了很多。“

林知秋:”嗯,是這樣的,那為何放假了不看書背書了也要睡覺,雖然時間少了很多?那個還有,我現在已經不上私塾了,在家也不看書了,為什麼還是每天要睡覺?“

劉啟瑞:”後面那個問題有點複雜,讓我想想,先說說你第一個問題。你消耗的精神力盡管你一天睡兩次覺,都恢復不完全。但又不可能一直睡下去,還要補充能量,就是食物或藥物。人是很奇妙的,精神力恢復了,自然而然的醒來。精神力沒恢復,但人體內的能量差不多耗完了。人體也會提醒你醒來:要補充能量了。你每次餓醒來是不是有點迷糊,不是自然而然的那種神清氣爽。“

說到這,林知秋點點頭。

劉啟瑞:”你現在已經不上私塾了,在家也不看書了,為什麼還是每天要睡覺這個問題,你可能動用靈魂力了,而且還是在精神力差不多耗完的情況下。你想下有沒有這種情況。\"

林知秋:“我想想…想想…”

然後睡著了。

林先承:“…呃…”

劉啟瑞一臉黑線:“娃兒先前本來就要睡了,是我給他看病,耽誤他睡覺了,中間又要回憶一些問題,也算是動用了一些精神力,支援不住睡著了。沒事,乾脆等等。”

林先承給林知秋蓋好小被子後,對劉啟瑞說道:“劉先生,那屋裡坐坐,我給你泡茶。剛才一直忙著也沒給您泡茶。孩他娘和老三走娘屋去了幾天了,沒在家,老二時不時睡覺,我和他就沒去。”

劉啟瑞:“好吧,總要等娃兒醒來,把問題搞清楚。”

於是在林先承的帶領下向堂屋走去。

劉啟瑞走到堂屋就沒在走了,便對林先承說:“就在堂屋裡吧,敞亮。”

林先承聽說後,進屋把小桌子、椅子等搬到堂屋讓坐著。然後用一個小盤子裝了一些炒葵花子放到小桌子上叫劉啟瑞吃。自已燒水泡茶去了。葵花子一家人都愛吃,自已種的。沒敢佔用好田地,只在自家的田邊地角這種幾棵,那種幾棵。攏共加起來每年也能砍個二三十餅葵花。自家解解饞,有時拿點招待下客人,哪能天天有吃的。

不一會,林先承就把水燒開了。先把裝著茶葉的竹筒和碗拿來放到小桌子上,碗裡放好茶葉後,拿起燒有開水的銅壺就沖茶。茶衝開後一股茶香撲面而來。衝好後讓劉啟瑞喝。

劉啟瑞開口道:“好茶。”

雖然比不上門派裡的靈茶,但這茶葉在俗世間是很不錯的了。

林先承:“多謝先生誇獎,我們沒有喝茶的習慣,這茶是我在雲霧山採藥時順便在野茶樹上採的,自已炒的,用來招待客人的。自家也不喝茶,也沒什麼 茶杯,用碗上。”

劉啟瑞喝了一口茶後說:”確實不錯,雲霧山的茶有靈性,用碗喝更暢快。”

雲霧山的茶有靈性,但那限於雲霧山深處。雲霧山綿延千百里,林先承採藥只不過在最外圍。往裡他是不敢去的,傳說裡面有吃人的兇獸,而且越往裡樹木越密,大片大片的森林。老獵人都不敢太深入,常年有霧,即使沒有兇獸也會迷路困死在裡面。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雲霧山最深處的高山上就是仙竹門所在地。

劉啟瑞在外已遊歷了一段時間,有所感悟,但大的機緣沒有,機緣可遇不可求。於是準備回門派,他是從東邊出發,往北走,然後往西再往南,最後再向東而回。他繞著雲霧山的俗世轉了一個大圈子。現在的位置在雲霧山的東南處,他再走一段時間這個圈子就畫圓了。這次他剛好路過林知秋所在地馬鞍鎮,繼續他在俗世中的行當“算命、看病”,命沒算多少,病卻看了不少,大多數是俗世郎中治不好的疑難雜症,自古丹醫相通,何況劉啟瑞又是修仙的,對於這些病來說是手到擒來。

沒想到回門派之際遇到了林知秋,意外之喜。他一路走來,探查了多少村鎮,都沒遇到有修仙資質的小孩子。這也是他們門派不在雲霧山周圍俗世招收弟子的原因。他們以往每年都有長老在附近村鎮悄悄探查,都沒有結果。最後就息了在附近招弟子的心事,而是前往萬里之外的一個修仙門派集中招弟子的地方昇仙鎮。每五年一次,招五到十六歲的孩子。知道這個訊息的認為自已有修仙資質的萬里之內的小孩都會在家人的陪伴下前往昇仙鎮等待各門派的選撥。有的乘興而來,失望而歸,有的得償所願,成功進入門派,走向修仙大道。

由於經過常年的探查,雲霧山周圍的俗世都沒有修仙資質的人,仙竹門也就沒放萬里之外有昇仙鎮的訊息,知道了去也是白去,搞不好小命還丟在途中。而這裡的凡人最遠的地方就是去過自已附近的縣城,自然不知道外面有昇仙鎮的事。就是在縣城鏢局的林知春他們也是在附近的幾個縣城之中走鏢,而未走出雲霧山這個大範圍。

劉啟瑞邊喝茶邊想:這次走運了,沒想到在這裡遇到有靈根的人,可能還是個天才。難道天地有變,附近都出現了有靈根的人,這我得好好探查探查。

於是對林先承說:“老哥,娃兒睡著了,等也是乾等,我到附近走走,等到晚飯時再來,想必那時娃兒已醒來。”

林先承:“好,先生請便,要不要我陪先生,好頭前帶路。”

劉啟瑞:“不用了,我就隨便走走。”

劉啟瑞起身往外走去,看了一眼林知秋,呼呼睡得正香。

走出大門外,神識一掃,發現了私塾所在地,向那而去。私塾現在正在上課,是鎮上孩子集中的地方。

而馬鞍鎮就是一個小型鄉鎮,以鎮後一座形似馬鞍的山而得名,管理著十里八鄉,整個十里八鄉攏共也沒多少人,一萬多人,而且有的村子住的很散。住在鎮中的人只有千多人。鎮上大多數的人還是務農,種田地。有打獵為生的人,也有開各種店鋪的集市。這些店鋪都比較小,方便群眾、維持生計罷了。有搞頭的人都去了幾十裡外的縣城。山路難行,來回一趟不容易,那些小店鋪進貨都是結伴而行。

劉啟瑞直往私塾而去,到了私塾。神識掃了掃,有二三十個孩童。他們大多是店鋪老闆們的後代,少有以農活為生人們的孩子,他們認為讀書識字沒用,學會幹農活就行,祖祖輩輩都是這麼過來的。像林先承這樣讓三個孩子都上私塾的幾乎沒有。林先承不知什麼原因只覺得孩子要讀書,哪怕只認得字也好。

劉啟瑞暗中對孩子一一探查,沒發現一個有靈根的,於是又到其他地方走了走,探查一些沒有上私塾的孩子。走了一圈下來,也沒有,看來林知秋是一個意外。

兜兜轉轉了一下午,也沒遇見一個有靈根的,很失望。修仙的,還築基圓滿的也要這麼久時間,不是分分鐘的事麼。因為孩子不完全集中啊,再一個神識用多了也是要休息一下的。不然修仙者辦的昇仙大會大家用神識直接掃得了,用什麼測靈石。

沒有收穫的劉啟瑞回到了林知秋的家,孩子已醒來,正在吃東西。旁邊還有一個八九歲的小男孩。那八九歲的小男孩看到劉啟瑞走進他家的院子,頓時朝屋裡喊:“爹、娘,有人到我們屋裡來了。”

屋裡傳出婦人說話的聲音:”誰啊?”

小男孩:“認不到。”

林知秋:“老三,他是給我看病的先生。”

“我是老二”

“討打是不是?”

兩兄弟鬧著呢,屋裡走出林先承夫婦。

“先生來了啊,坐,喝茶。”說著到堂屋裡讓了椅子讓先生坐。並指著婦人對劉啟瑞說:“這是我屋裡人,外面那小子是我那三小子,他們剛從孃家回來。”

又對婦人說:“玉妹,快來見過先生,先生說能治好二小子的病。”

“民婦見過先生,謝謝先生為我家老二看病。”楊玉妹。

劉啟瑞點頭示意嗯了一下,向林知秋走去:“娃兒醒了,我再去問問。”

林先承:“先生請,你問二小子去,我和玉妹辦晚飯去,等會兒吃飯。

經過和林知秋的再度溝通,劉啟瑞自認找到了問題所在,認為這不是個事,跟他回門派修煉就可以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