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與后土兩人無法出去,於是協力向星雲內部探索,越接近中心部位,后土所受壓制反而越小,竟然隱隱還有突破的感覺。

濃厚精純的土元素滋養下,后土娘娘本來很快就可以衝入星雲核心,但大禹卻不同,在無盡空間亂流的衝擊下,幾乎寸步難行。

后土娘娘以土之極護著兩人緩慢前行,到達星雲核心部位的時候,陽間界已經過去了一十三載。

這處星雲由沌氣與隕石碎粒組成,核心是個一尺直徑的不知材質的球體,所有沌氣與碎石環繞在其周圍,猶如彩色的圓環,充滿令人目眩神迷的光華。

不知不覺間,后土娘娘輕輕揮手,暴虐的空間流隨著她手指揮動的方向聚合,流淌,與五彩星環融合在一起,繞著核心緩緩流轉。在這一剎那,大禹驚駭的發現,束縛他的各種力場全部消失了,以後土娘娘為中心旋轉。

漸漸的,一個巨大的漩渦出現,而後土娘娘就是漩渦的中心。她的身影忽明忽暗,就像大海之上,急速渦旋漩渦中巍然不動的燈塔。

后土娘娘此時身上散發出強大而又玄奧的氣息,明明人就在大禹的眼前,但若閉上眼睛去感應的話,以真聖的神識感知力,卻完全發現不了,就好像根本不存在一般。

大禹雖然不知道具體發生了什麼,但還是能夠猜到,后土一定是得到了什麼逆天的機遇。於是在後土娘娘陷入感悟狀態的幾年間,大禹寸步不離,始終為其護法。

其實說成護法不如說是等候,此方宇宙還在初始階段,除了以主星為中心的三界六道之外,其餘星體上根本就沒有生命。他和后土都是先天真聖,除了三清以外,哪裡還有什麼人能夠威脅到他們呢?

隨著后土娘娘身上土系氣息愈發精奧,大禹不由得也多出些許感悟。左右閒來無事,修煉瓶頸又已幾百年來不曾突破,大禹不由得開始冥想起來。

三清常說,真聖與至聖之間的差距,在於造界。而若想在此方宇宙造界,就要對此方宇宙的天道規則有絕對的理解。這種理解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是沒有語言能夠形容的。

說白了,從天仙到太乙散仙有功法,從太乙散仙到太乙金仙有機緣。可是真聖到至聖,沒有人知道應該做些什麼。彷彿到達真聖這個地步,就已經是修煉的極限了,後天所生的眾生當中,無數年也不曾有突破準聖的存在,而先天真聖中,完全沒人摸到至聖的門檻。

三清講法時曾不止一次提過,真聖領悟天道就是至聖。天道是整個宇宙的意識,但卻不人格化,一切都是本能。這種本能又叫做法則,這法則連三清都沒有掌握。

他們與生俱來就是至聖,與天道意識一樣,源自於盤古開天。他們不理解法則,卻能與法則溝通,與天道化身鴻鈞相見,說風有風,喚雨有雨。

記得當初大禹曾請教元始大天尊,法則到底是什麼,有沒有什麼具體的表現方式。

元始天尊是這樣回答的:法則就是必然,既是起源也是終結,一切都合乎於道,合乎於法,天衣無縫。

比如說,宇宙源於混沌,混沌自然生成,這就是法則。混沌中一明一暗,盤古明裡成長開天闢地。鯤鵬暗處現身,澄清玉宇,這就是道,就是法則。

再然後,出現了三清鳳凰,各自繼承盤古精氣與鯤鵬精氣。元始天尊講到這裡的時候,通天教主突然開口,說:“鳳凰繼承的不是鯤鵬精氣,而是鯤鵬之志!不甘困於囚牢,才有如今突破牢籠之變數。”

當時老君有些不屑,說鳳凰那是不負責任,為自己自由,將六道眾生棄之如敝履,才有如今每三千六百年一次的劫難。通天教主冷聲駁斥,說鳳凰是在為眾生尋求出離之道。

兩人越辯越怒,那是三清第一次當著旁人的面,紅了臉,還是元始大天尊開口制止方才作罷。

元始天尊沒有就著這個話題繼續下去,而是接著講述道:“三清與鳳凰的出現,是為了教化以後即將出現的生命而來。至聖之後是四類之王,給眾生繁衍帶來了開端。鳳凰本是至聖,亡故之際留下子嗣繁衍羽類,成為五類之王,這也是法則。那時天地精氣何其濃郁,眾生道行太高難免出現禍亂,於是出現了你們這些真聖,協助至聖治理宇宙。”

元始天尊說,這些都是無根而生,卻完全符合萬物繁衍,宇宙進化之道,這就是法則。

從那時開始,包括大禹在內,都以這些為線索苦於發現細微處的法則。在這個過程中,上古大神們依照各自的感悟,創造出許多神通開發了許多常識。

神農嘗百草,發現天地間自然生成的許多植物,天生就能應對各種病症。公孫軒轅發現了二十四節氣,教會了人類如何春種秋收。軒轅之妻嫘祖教化人類養蠶絞絲,人類開始從樹葉換上了衣裳。

各個上古大神開發自然的同時,也為眾生文明進步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大禹實際上是最早降世的真聖之一,但是人文初祖中卻沒有他,他在當時相當的默默無聞。

真聖們兀一降世思想尚如孩童,各自根據喜好與天生的親近感,三五成群無所事事,接受三清的教化,並且讓他們治理三界。

跟大禹同一時間降生的有五個人,分別是后土、句芒、蓐收、祝融、共工。他們天生對大禹信任,一切事情以大禹為主心骨。

後來隨著各類眾生因五類之王繁衍,三清讓諸多真聖治理三界,在這個過程中感悟天道法則。那段時間,是大禹最開心的日子。

后土最先發現了自己的天賦,普天之土隨意操控,如臂指使。接著是句芒,他發現自己能夠左右植物生長,揮手間出現一片片綠洲。然後祝融傳火種於天下,共工將四海之水分佈大地,蓐收取大地之金,讓人類有了耕作農具。

大禹那個時候還不理解什麼叫做五行,但他隱隱卻發現了相生相剋。共工和祝融在一起總起爭端,蓐收卻視后土為姐姐般尊敬。

他們之間既有手足之情,也有相互憤懣。這其中起到關鍵作用的,就是大禹。大禹發現他和金木水火土都能親近,也正是由此,他才慢慢感悟了自己的太極之道。

五人在大禹麾下,為三界造福無邊。直到一次天災的出現,山河絕脈,岩漿滾滾。六個人被分散到不同地方,拯救蒼生。

等大禹回來時,后土已等候多時。一向淡然出塵的后土撲進大禹懷中,放聲嚎啕。大禹細問之下才知道,原來他走後,祝融與共工分別由青丘之山與箕尾之山一路鎮災,相遇在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不周山處。

兩人本就頗多嫌隙,誰看誰都不順眼。當時的不周山實際相當於如今的帕米爾高原,隕石撞擊後地殼遷移岩漿滾滾。

共工主張自己深入地殼施法,以水克火平息岩漿流動。哪知道祝融不樂意了,說岩漿乃是磁場之根,若是將岩漿全都澆熄了,與屠戮眾生無異。

兩人一言不合大吵了起來,左右誰看誰都不順眼,以前有大禹調和打不起來。他倆各自都不服氣,也好奇到底誰的本事更強一些,於是相約決鬥,誰贏了聽誰的。

一場仗打的天昏地暗,表面上是共工吃了虧,其實祝融也到了強弩已末。事情壞就壞在一句玩笑上,感覺到戰鬥的上古大神紛紛前來觀戰。顓頊閒著沒事兒,說了句:“常聞水能克火,怎今日火勢更旺呢?”

共工雖為水神,脾氣卻比火神祝融還要暴躁。他以為自己確實打不過祝融,而顓頊又出言侮辱,一怒之下以頭撞向不周山,致使原本就不穩定的岩漿沖天而起,將陽間界與天人界的壁障都融化了。

這五人雖然平時打鬧不休,總要大禹出面勸解,但實際情同手足勝似一奶同胞。共工之死後土難以接受,她要找顓頊報仇,被一眾大神攔住了,稍一思索,確實也不怪顓頊,滿牆憂憤悲傷無處發洩。

眼見大禹迴歸,壓抑許久的悲傷瞬間崩潰,邊哭邊罵大禹一走就是三年,害死了共工。大禹天生陰陽之道,為人厚重不善辯論,自己悲痛欲絕的同時,還要不住的安慰后土。

看著后土梨花帶雨的臉龐,突然間內心一陣悸動,莫名的慌亂讓他如遭雷擊。於此同時,后土抬頭對上大禹奇異的眼神,頓時也心神失守。

上古大神先天而生沒有七魄,更不知道情為何物。甚至三清說過,情是世間至毒,稍有不慎就毀了修行。後天生命之所以不能成為真聖就是三尸阻撓,而三尸就是由七魄滋養,最後佔據三魂。

亂起八糟的念頭,帶著無盡的心慌湧現腦海,倆人觸電般分開。稍後土慌亂的對大禹說,兩界壁障破損,元始命女媧以造物法則修補,但修補之物需五行祭練,現在共工不在了,只有他這個能融合五行之人相助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