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汝說下鎂鎮遭襲?”

聽到斥候突然報告。原本一直智珠在握,準備一路掩殺乾軍的周訪,不由變了臉色。這即墨鎮乃是他的老巢,更是通往琅琊郡城的要道。一旦失陷,不提眼下大軍糧草和後續司馬睿的責罰,光是他眼下能不能安然退回琅琊郡,都是一個問題。

“蘇溫呢?他是怎麼看糧草的?下鎂鎮不是留了兩千守軍嗎?”

“敵軍預先伏擊了吾軍後方的一支運糧隊,而後偽裝成潰軍入營。蘇幢主不察之下,被敵將襲殺……”

“某知道了。”

周訪閉目一陣思慮後,嘆了口氣,當即下令道:“傳令下去,各部交替掩護,向北撤軍。”

“父親,那營中的那些物資?”

“全部放棄!”

“全部放棄?”周光驚訝道:“可是父親,眼下勝負未分,吾軍還有勝算啊!”

“汝覺得王處仲會救吾等嗎?”

周光聞言默然不語。此次受命南征,自家父親主力盡出,即墨縣已經沒有其他兵馬能救援下鎂鎮。

而附近的嶗山、五蓮、膠南三縣,其中嶗山縣都督陶侃,前日領嶗山縣主力西援日照縣,抵禦齊國入侵,眼下縣中只有一些老弱病殘。

五蓮縣都督蘇峻,平日擁兵自重,眼下也正和郗鑑共同清剿莒國殘黨。與公與私都抽不開身。剩下的也只有膠南縣的王含了。

他是大將軍王敦的兄長。王敦此人向來和自己父親周訪不和,雖然自家兄長周撫和王敦關係不錯。但對方肯定不會因此就拿出手上的部曲,拼死救援下鎂鎮。

說到這,就要提一句東晉國內的制度了。眼下的東晉國內,所實行的兵制是徹底讓兵為將有的部曲制。因為歷史上構成東晉的,是一個個大大小小的世家和流民帥們。與其說東晉說是一個國家,還不如說是一個豪族同盟。

各將領麾下計程車卒,與其說是國家計程車卒。不如說是各大世家、豪族的私兵。所以東晉國中,各部兵馬的配合意識,不是一般的差。不能說是各部精誠團結配合無間。也可以說是友軍有難不動如山!

這種局面,直到後來東晉在前秦的巨大壓力下建立北府軍,發動了淝水之戰。在外部壓力下真正統合了一次各部人馬,才有了一定好轉。而《皇朝》中的東晉國,也沿襲了這一作風。東晉國內各縣人馬,都是各大世家、豪族、鄉勇私軍組成。眼下的司馬家,除了周訪、陶侃等少數忠志之士。其他人基本都是聽調不聽宣的局面。

精神緊繃的柴再用,在見到東晉軍開始緩緩撤軍後,總算長出了口氣。這一仗下來,三千兵馬被周訪滅了將近一千,絕對是史無前例的慘敗,如果不是周訪撤軍,恐怕柴再用真的交代在東陵縣了。

周訪撤退的訊息,因為玩家的原因,當天便傳遍了整個東海郡,乾國上下一片歡呼,然而有人歡喜有人愁,就比如現在的參國國君林昌。

原本他是準備藉助太史慈的勇武和劉建鋒麾下兵馬的支撐,在乾國兩邊人馬沒有夾攻參國之前破局,從而與乾國分庭抗禮。

然而劉建鋒的倒戈,以致於其麾下最後的倚仗太史慈也成了乾國的俘虜。不過好在這個時候,他收到了東晉國入侵東海郡的訊息。

有了東晉國攪局,使得林昌覺得事情出現了轉機,或許自己還有反敗為勝的機會。結果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名垂千古的一代名將周訪、徐盛,竟然敗在了柴再用、何謙、高衡這些低檔次的武將手中,僅僅兩天,便退回了琅琊郡。以至於林昌破口大罵二人廢物。

畢竟這個時候,他才剛剛派出使者,聯絡泗水的孟江雪和LY的秦風,還未曾來得及結盟。

雙重打擊下,林昌心力交瘁。看著郯城下近萬的乾軍,以及整個參國朝堂已無人可用,林昌最終選擇了投降,不過就這麼把參國讓給張碩,他自然不會同意。

因此,他派出使者會見趙雲,希望乾國能夠派遣使者進誠中,與他商議投降的具體事宜。

參國已經是必敗之局,趙雲自然不會同意林昌的談判,但最終在李宏霖的勸說下,趙雲考慮到異人想法可能和他們不同,於是最終還是同意,讓李宏霖簡單的向張碩彙報一下,看看張碩的意思。

得知參國願意和談投降,張碩自然十分高興,畢竟眼下的東海郡在經過了孫儒的禍害後,又雪上加霜的遭遇了劉建鋒洗劫,早已變得人煙稀少,滿目瘡痍。

雖然林昌必敗,但如果他在臨死前,玉石俱焚的拿郯城之內兩萬多的npc,給他陪葬。那對乾國而言,無疑又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在使者方面,張碩經過慎重考慮後,決定由五兄妹中的大哥陳毅俊擔任。畢竟玩家和npc考慮的問題和方向,都會有巨大的差距,所以和玩家談判,還是用玩家最好。

自三天前天亙之亂後,這五兄妹便被張碩倚為心腹,作為五兄妹的大哥,陳毅俊為人沉穩且剛直,無疑是一個合適的人選。

武靖元年一月二十六日午時,陳毅俊以乾國使者的身份,來到了郯城。被參國禁軍用竹籃拉到城中,並帶到了林昌的面前。

“在下陳毅俊,這一次受乾國國君張碩委託,以乾國使者的身份出使參國,負責跟林國主你談判投降的相關事情。”

陳毅俊主動與林昌握了一下手,說出了自己的來歷和原因。

“兄弟辛苦了。我叫林昌……坐。”

如果是以前,開局一國之君的他,自然不會和陳毅俊如此客氣。但現在嘛,即將一敗塗地的他馬上也要淪為普通玩家了,自然不願再擺什麼架子,為以後樹敵。

“多謝。”

陳毅俊朝林昌點了點頭,而後便直接坐了下來,毫無敬意和避諱的詢問道:“這一次的事情,大家都心自肚明,我這人也不喜歡拐彎抹角,兄弟想要多少錢,才願意拱手讓出參國?”

“我也喜歡陳兄弟的快言快語,實話說,這一次我是必敗無疑的,既然如此,還不如最後撈點好處。”

“及時止損,這是一個明智的選擇。”陳毅俊微微一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