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殺進去,救出我們的國君!”

就在張碩這邊君臣和睦之際,宮門外卻傳來了陳毅俊的聲音,以及零零散散的喊殺聲。

張碩當即讓謝玄將陳毅俊找過來,問明緣由後,心中甚是感動。未曾想,這玩家五兄妹竟然如此義氣,在其他玩家都在落進下石的時候,他們盡然想方設法的營救自己。

雖然他們並沒有真正的幫上什麼忙,但張碩依舊錶示,稍後會允以重金,感謝他們的義舉。至於現在嘛,張碩讓他們隨謝玄同去鎮壓城內的動盪了。

而王彥章那邊,也於西梁軍中取安平君蕭銑首集,生擒西梁大將軍戚昕。以犁庭掃穴之勢,橫掃整個西梁軍。西梁大將董景珍與雷世猛兩人驚懼於王彥章的勇猛,當即攜近三千西梁兵馬向乾軍投誠。

王彥章在簡單的整編了一下兵馬後,驅趕著董景珍與雷世猛兩人,由他們統領西梁降軍,對西梁國發動了進攻。

當乾軍兵臨城下,自方兵馬成為填城的炮灰後,西梁王蕭琮內心一片冰冷。原本城中就沒有多少守軍,再加上背後的蘭陵蕭家不斷施壓暗示後。最終蕭琮還是放棄了抵抗的想法,否決了岑文字死守城池,向琅琊司馬睿和廣陵劉備請援的建議。直接命守軍開啟城門,親自跑到王彥章的身邊乞降。

同日,趙雲一行也以橫掃之勢,奪取陰平、利城兩縣。在張碩透過玩家傳達的命令下,同王彥章從東西兩個方向,對參國郯縣進行夾擊。

而另一邊,參國國君林昌在得知西梁國主力被王彥章擊敗收降後,整個人如墜冰窟。他清楚,再這樣和劉建鋒扯皮下去,到時所有人都得完蛋。

於是,破罐子破摔的林昌當即不顧朝臣勸阻,親自進入劉建鋒大營談判。在得知乾軍南下和西梁投降的訊息後。劉建鋒同樣也是十分的震驚,也不得不改變了之前對和談漫不經心的態度。

一陣唇槍舌劍後,雙方總算勉強達成了一個初步的同盟協議,決定聯合在合鄉縣佈防,抵禦乾軍的前進步伐。

只是他們的這個聯盟協議,實在是簽訂的太晚了。就在聯軍才剛剛進入合鄉縣沒多久,便遭遇到了由趙雲統領的乾軍主力。

避無可避之下,一萬乾軍和六千聯軍,在合鄉縣城南不遠處的巖底鎮,展開了決戰。

……

“那人便是趙雲嗎?”

聯軍陣中,一員英武將領指了指遠處乾軍大旗下的白袍將軍,對身邊滿身帶著一股淡淡酒氣,長著個大酒糟鼻的黑甲將領詢問道。

“應該是的!”

這黑甲將領不是別人,正是樂安國僅存一支兵馬的統帥,劉建鋒!他見一旁的參國上將軍太史慈問詢,點了點頭道:

“那白袍小將身旁,乃是故主孫儒麾下武勇都右都指揮使徐綰。此人向來詭詐刁鑽,現在卻對那白袍小將俯首帖耳。想來除了乾國上將軍趙雲外,也沒有他人了。聽聞趙雲勇武過人,武藝已達宗師之境。樂安城下更是連破孫儒三座大營。著實是勁敵啊!”

“劉將軍所言,未免過於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了!乾軍雖銳,但吾參國也不盡是懦夫。今日某參國太史子義,就會他一會!”

“子義將軍果非凡人。”

感受著太史慈身上的強大氣勢,劉建鋒也不禁感到一陣忌憚。近一個月來,他對太史慈的能力,那是有些直觀的瞭解的。

“劉將軍過獎了,不過相比這些……”

說到這,太史慈話鋒一轉,看繼續道:“劉將軍讓張先生這樣的文人領兵,承擔迂迴突襲利城縣的重任,真的沒有問題嗎?”

“太史將軍暫且寬心!”

劉建鋒聞言,一臉自信的拍了拍自己的胸脯,道:“張先生雖是文人,但與吾等久歷戰陣。非是那種不知兵事的書生。且吾麾下精兵宿將,大半都已交給張先生。有他們在,哪怕乾軍再怎麼厲害,也能全身而退。”

“是嗎?”

太史慈看向了劉建鋒,注視著他的雙眼道:“據某所知,樂安國各將向來視兵馬部曲如心血。劉將軍此次,卻如此大方的將麾下兵馬精銳,交於張先生一個文人,執行如此險要的任務,實在很難不讓人多想?”

“太史將軍說笑了,眼下大敵當前。我劉建鋒雖是粗人,但也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更何況,貴國不是還派了一千精銳隨行嗎?”

劉建鋒毫不避諱太史慈的視線,義正言辭的說道。只是太史慈卻沒注意到,對方在他轉身時,嘴角閃過的一縷冷笑。

……

“來將何人?”

就在兩人談話間,雙方人馬已經逐漸靠近。趙雲縱馬挺槍,一臉傲然道:“樂安國已亡,合鄉縣歸吾乾國所有。爾等速速後退,否則休怪某家無情!”

“什麼歸汝乾國所有,此處原本明明是羲國地界!”

太史慈怡然不懼,拍馬迎了上去,同時嘴中也開始回懟趙雲。

趙雲聞言,露出一臉不屑的樣子:“休要詭辯,那羲國早已為樂安國所滅。而那樂安國君孫儒暴虐無道,人神共憤。已被吾乾國大軍擒斬於沂水。這樂安國土,自然盡歸於吾乾國!”

“巧言令色。”

雖然心中不敢對趙雲有絲毫輕視,但言語中,卻不想落入下成,於是太史慈依舊舉起手中亮銀槍,傲然道:“不過是趁著吾等與孫儒血拼,據徼乘邪,奪了那樂安城。”

“汝等與孫儒交兵,屢戰屢敗。區區敗將,今何敢又來!”

看著眼前的太史慈,趙雲故作輕蔑道:“就連孫儒五萬大軍也不過是本將手下敗將。汝等這些敗將的敗將,安敢在某家面前放肆!”

“若無吾參國在前拼命,爾等早已粉身碎骨,焉能在此大言不慚?”

瞪視趙雲,太史慈怒道:“只是想不到汝等不思吾參國之恩,已竊居三縣之地還不知足。居然妄想再奪合鄉,今日某太史子義,就好好教訓汝等一番,叫汝知道吾參國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