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圍,突圍!”

趙雲手持涯角槍,帶領著二千五百名銀龍血騎,猶如一柄鋒利無比的利刃,人見殺人,佛見殺佛。刺穿了東晉軍的重重包圍。

然而這些東晉軍卻都是悍不畏死的死士,戰友的倒下,並沒有讓他們產生任何的恐懼心理,反而愈發的勇猛。

面對這些悍不畏死的東晉軍,縱是勇武已經達到了武道神話級別的趙雲,也略感有些吃力。

“擋吾者,死!”

趙雲手中的涯角槍揮舞如風車一般,東晉士兵捱到就死、擦到就亡。只是片刻,便有近百人死在了趙雲的手中,他手中長槍,散發著陣陣寒芒,依舊如初般鋒利而快速。敵人的鮮血將趙雲的明光鎧染紅,大量的血跡匯聚成河,順著甲冑的縫隙向下流淌。

黑素梅與白素花兩位妻妾,護持在趙雲的左右,手中兩柄繡絨刀(黃金)走的皆是大開大合路線,一路奮勇跟進,所過之處無一合之敵。在三人的配合下,銀龍血騎在東晉軍的包圍當中,依舊向前推進著。

“殺!殺!殺!”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不遠處的周訪、郗鑑二人,已經帶著主力軍趕了過來。近十萬人的齊聲吶喊震懾蒼穹,讓趙雲的心緒也是一緊。

“血鬥!”

“百解!”

眼見著東晉軍主力,即將包圍了上來。原本還在猶豫的趙雲,終於下定決心。隨著趙雲的呼喝,銀龍血騎們再次以生命為代價,激發了自身潛能。

然而周訪又豈會讓趙雲如意。此時的他早已讓秦明統領東晉軍僅有的五千騎兵,朝著銀龍軍前方而去,乘著步兵攔截的空檔,截斷趙雲的退路。

在東晉軍主力兵馬的圍攻之下,銀龍軍彷彿被啃蘋果一般,逐步被對方蠶食。廝殺聲,慘呼聲,令這一方天地成為了修羅場。大風中飄蕩的血雨,將李宏霖的鎧甲染紅。跟隨在趙雲身邊衝殺的他,也不由得感到一絲驚悚。但看到身邊這位宛如天神下凡般,銳不可當的絕世悍將,他很快便戰勝了心底恐懼。

血腥點燃了他心頭的血性,“今日恐怕難免一死,就用東晉將士的鮮血,作為我李宏霖死前的祭祀!”

希律律!

李宏霖一帶馬韁,白銀級黑鬃馬人立而起,落地時風掣電馳出去,瞬間帶著主人出現在鋒頭前沿。

噗噗,他手中的白銀級長槍急刺,帶走了兩名東晉士兵的生命。一股滾燙的血液,噴灑在李宏霖冷酷的面龐上,他拔出敵人胸膛中的槍尖,在敵人慘叫墜地聲中,他喝道:“吾等今日同生共死,用敵人的鮮血鑄就你我的英魂,今日雖死無憾!”

“用敵之血,鑄吾英魂,雖死無憾!”

李宏霖的突然暴起,以及鏗鏘有力的話語,讓原本有些憂慮的銀龍血騎們秦軍士氣大漲,他們驅散了心中的恐懼,化為真正的勇士,無畏的勇士。他們要用手中的戰兵,劈開敵人的身軀,要用敵人體內滾燙的鮮血,親手祭奠自己的靈魂。

“殺!”

趙雲咆哮著,他手中的涯角槍彷彿化為一條銀龍,不斷帶走眼前敵人的生命。這一刻,他不在是乾國的樂安君,這一刻,他不在是被包圍的敗者。這一刻他是無畏的勇士,他會用自己手中的槍,鑄就一段勇者的輝煌!

“殺!”

“殺!”

“殺!”

銀龍軍在趙雲的帶領下奮起,原本被壓縮的陣線瞬間擴張出去兩倍有餘,近千的東晉軍當即便慘死當場。

“不可能!”

後方追擊而來的周訪咆哮道:“趙子龍麾下只有不到三千的兵馬,而我軍兵馬近十萬,豈會讓他們還擴散了陣線!你們都是幹什麼吃的?還是我東晉軍的精銳麼?”

“真是丟盡了我東晉健兒的尊嚴!”

郗鑑的臉色也有些鐵青,揮舞著手臂怒斥道。要知道這八萬精銳中,有五萬人都是他帶過來的東晉禁軍。這要是給趙雲逃脫了,他可比周訪還丟臉。

周圍的將士,聽見兩位主將的怒斥個個慚愧,他們也無法置信眼前的一切。深處包圍圈內的乾軍,怎麼可能反殺佔據絕對優勢的東晉軍!

周訪一把拽來自己的親兵統領,也就是自己的長子周撫,對著他咆哮道:“汝速帶督戰隊過去,讓秦明領軍正面牽制趙雲,後退一步者殺無赦!”

“喏!”

周撫一頭是汗,急忙帶領督戰隊趕了過去。

“戚將軍,東晉軍此行目標是乾國樂安軍趙雲,目前趙雲已經陷入了東晉軍的包圍圈!”

不遠處,被戚繼光任命為斥候隊長的陳大成,快步來到了戚繼光的身前,臉色凝重的向他彙報道。

戚繼光麾下一共有七大部將,陳大成便是其中之一,除了他以外的六人分別是吳惟忠、王如龍、朱珏、陳子鑾、胡守仁以及樓楠。這七人在歷史上便是戚家軍內的重要將領,而在《皇朝》中,他們也是一直跟隨著戚繼光的生死兄弟。

“什麼?趙子龍被包圍了!”

原本坐在枯草坪上的戚繼光,噌的一下站了起來,不過他馬上便反應了過來:“如此看來,那趙子龍恐怕是怕王韶被東晉軍迅速擊破,所以統領一小股精銳兵馬,先一步支援了!”

“大哥,那我們現在應該怎麼辦?”

一旁的王如龍急聲問道。歷史上的他歷經大小五十餘戰,自嘉靖四十年取得台州大捷後,又跟隨戚繼光援江西、戰閩中、入寧德、破牛田、鬥興化、攻仙遊,立下赫赫戰功。其地位隨之升遷,台州戰後升把總,福清牛田戰後授北路守備,後又升為福建都指揮僉事,最後擢拔為廣東參將。

“勇”、“猛”、“狠”,就是王如龍打仗的最大特點。嘉靖四十一年,戚家軍奉命到福建寧德去作戰。因為那裡有數千強悍的倭寇聚集在橫嶼島上,橫嶼與陸地之間有十里寬的灘塗,倭寇自以為易守難攻,在島上萬無一失。不料戚家軍在戚繼光的指揮下,一日黎明趁海水退潮之際,每人帶一捆草,邊鋪路邊衝鋒,待倭寇明白過來,戚家軍已殺到眼前。

於是,一場你死我活的激戰開始了。而當時的王如龍卻被戚繼光留在岸邊待命,急得他恨不得飛過去殺敵,且對這樣的安排口出怨言。不一陣子,攻島的戚家軍有所退卻,王如龍得令帶兵出戰,大家又如猛虎下山一樣,直撲過去,橫嶼很快被攻破。可見戚繼光高明的用將之道,也可見神勇的王如龍在主帥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勇猛的王如龍,還創造了數起以少勝多的戰例。嘉靖四十二年秋,在解仙遊之圍一戰中,倭寇有兩萬,而戚繼光率領的兵士不過六千人,雖取得了勝利,但倭寇四處逃竄,不能悉數殲滅。為擴大戰果,戚繼光率數千士兵追擊,追到同安王倉坪時,倭寇仗著人多,瘋狂反撲,戚家軍一時無法抵擋。戚繼光折箭為誓,鼓舞士氣,王如龍則拔劍在手,怒吼“不敗倭寇就自刎而亡”,另有兩位勇猛的戚家軍把總,舉著戰旗直衝上去。在幾位將帥的鼓勵督促之下,戚家軍直把倭寇殺得鬼哭狼嚎。這一戰,王如龍得了首功。從此,福建不再有大批倭寇入侵之事。

這之後,王如龍留在福建寧德任職,帶領士兵修築軍事工地,與戰士同甘共苦,大家都樂於效命。且先後取得了南澳之戰、廣東綿羊寨之戰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