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韶,乾軍大勢已去,汝還不速速開城投降!某家都督說了,只要爾等願意投降,定不傷你們的性命!”

上墨城下,一員東晉國將領對著城上嚴陣以待的乾軍大聲呼喝道。昨夜,在王韶與劉曄的配合下,一路且戰且退,雖傷亡數萬,但最終還是讓他們有驚無險的退進了上墨城中。

因為當初東方伯武力破城的前車之鑑,進入城中的王韶,第一時間便派東方伯去加固了城門。隨後又讓花雲領軍將城中百姓全部控制了起來,無論是玩家還是原住民,一經發現家中藏有兵甲的,全部處死。這完全是因為劉曄的猜測,王韶害怕城中真的埋伏了東晉軍的內應,抱著寧殺錯不放過的想法。

“哼!臨死反撲也敢在此沾沾自喜。汝等當乘著這個大好時機,向吾乾國投降,方為正道!”

王韶說罷,抬手便是一箭,直射那小將的面門,那小將也有些能耐,揮劍便朝著這極速而來的箭矢斬去,直接將其分成了兩節。

“汝等冥頑不靈,便休怪吾軍刀劍無眼了!”

說罷,小將便調轉馬頭,返回了東晉軍的臨時軍營之中。

“黃信,那王韶可願受降?”

這小將不是別人,正是《水滸傳》中上應地煞星,綽號“鎮三山”的黃信,那柄斬斷王韶箭矢的佩劍,便是他的喪門劍(黃金)。

“師傅,那王韶冥頑不靈,此戰恐怕是無法避免了。”

看著眼前三十來歲的豹眼大漢,黃信無奈搖頭道。此人便是黃信的師傅,《水滸傳》中上應天猛星,綽號“霹靂火”的秦明瞭。

兩師徒在三個月前就投奔了周訪,因在內部平定匪寇時作戰勇猛,而深受周訪的器重,被其任命為正副先鋒。

“好!好!好啊!要是那廝降了,那俺哪還有建功之機!走,你我同去見周都督,這頭戰必須得讓俺來!”

秦明此人不僅性子急,還喜歡爭強鬥狠。一聽黃信說王韶不投降,頓時就來了精神。

“師傅,你可不能大意了,聽說那乾軍中的東方伯,乃是武道神話級的頂尖高手。正面對上,恐你我聯手都不是他的對手。”

聽見黃信的提醒,秦明也是一臉凝重:“早聞武道神話境界的強者,實力尤為可怖。只是至今俺都未嘗得見,這一次正好讓俺開開眼,看看雙方之間的差距有多大。反正在這數十萬的大軍作戰中,就算是武道神話,也翻不起多大的浪花。”

“當初嶗乾之戰,嶗將張處讓身陷三萬精銳乾軍的包圍之中,硬是左右突殺了半天,這才被乾軍將領們圍殺。”

“據俺所知,當初那張處讓麾下可是有著一千精銳騎兵跟隨的。騎兵對步兵,本就有巨大的優勢,其費盡心力都無法鑿穿乾軍包圍圈,可見也並非如何的神勇。眼下我軍二十萬,那東方伯就更翻不起浪花了。你休要在這漲他人志氣,滅自己的威風!”

秦明狂傲的說道。他說的也沒錯,武力值高達103的張處讓確實敗在了三萬精銳乾軍的手中。但他卻沒想過,僅憑他那83點的武力,恐怕連一千乾軍的圍攻,都突圍不了。

見自己的提醒,並無多大的作用,黃信也只能無奈的選擇了閉嘴,與秦明一併來到了帥帳之中。此時的帥帳中,除了周訪、黃嘉善以及蕭暮雨外,還有東晉安南將軍郗鑑。

歷史上郗鑑出身高平郗氏。少年時孤貧,但博覽經籍、躬耕吟詠,以清節儒雅著名,不應朝廷闢名。晉惠帝時曾為太子中舍人、中書侍郎。永嘉之亂時,聚眾避難於嶧山。其後被琅邪王司馬睿授為兗州刺史。永昌初年,入朝任領軍將軍、安西將軍、尚書令等職。參與討平王敦之亂、蘇峻之亂,並與王導、卞壼等同受遺詔輔晉成帝。累官司空、侍中,封南昌縣公。鹹康四年拜太尉。拒絕外戚庾亮廢王導的建議,阻止了朝中計程車族鬥爭。

這一次,他奉司馬睿之命,統領五萬禁軍,特來與周訪匯合,為的就是想要乘機一鼓作氣,將乾軍擊垮,喪失攻打東晉的能力。

“那王韶可願投降?”

見兩人進來,周訪也不拐彎抹角,直言詢問道。

“啟稟都督,那王韶非但不投降,還口出狂言,要我們馬上投降他們!”黃信見周訪詢問,當即把事情的經過,原原本本的說了出來。

周訪對此並不意外,微微一笑道:“如此甚好!當初徐將軍寧死不降,今日某就為他報仇!”

“哎,如果當時我讓潛伏各地的異人兵馬動手,此時的王韶,恐怕早已成了我軍的階下囚了。”

蕭暮雨嘆了口氣道,其實卻是在說周訪,因為當初他是準備動手的,但是被周訪給制止了。眼下上墨城中的內應已經被殺了七七八八,其他的也在乾軍的控制中,大好時機就這麼被周仿延誤了,如何不讓他心中氣憤。

“王韶軍不足為懼。周將軍是抱著圍點打援的想法吧?”

郗鑑聞言,看向了身邊的周訪,一副看清了對方戰略意圖的樣子。

“知我者,道徽(郗鑑的字)也。”

周訪點了點頭,繼而說道:“眼前的王韶軍皆由三國降卒組成,本就是乾國的炮灰軍團,就算我軍全殲了對方,也無法動搖乾國的根基。

倒不如圍住他們,施於佯攻。迫使乾軍主力救援,然後在吃掉他們的援軍部隊。潛伏在各地的異人,就是一張決勝的底牌,需要用來壓箱底,不可隨意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