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碩下達了逐客令,幾人當即識趣的退了下去,殿中只留謝尚、謝安以及趙雲、謝玄、黃忠、傅友德、郭英、王彥龍、戴宗、關勝、孫璋、諸葛瑾、郭平幾人。

“好了,此戰諸位立功頗多,現在也到了論功行賞的時候了。這一次由謝太宰宣讀擬定好的封賞,至於在此戰中所獲得的戰功詳細統計以及對各軍士兵、低階軍官的封賞,後續將由謝司長製成手冊,分發到各軍軍將手中!”

張碩看了殿下眾人一眼,微微笑道。頓時大夥都緊張了起來。他們看中的不是其中的利益,而是其所代表的榮譽象徵!

“哈哈,諸位將軍都放輕鬆一些。接下來,由鄙人來宣讀國君擬定的文書。”

謝安微微笑道,起身走道了大殿的中心區域。隨後便直接中氣十足的宣讀道:

“銀龍軍軍將趙雲升任十八等軍功爵,封樂安君,賞黃金一百兩。

謝玄升任九等五大夫,賞銀二百兩。

齊國遠、王彥龍升任七等公大夫,賞銀六十兩。

封黃忠、太史慈、戴宗為六等官大夫,賞銀八十兩;柴存、裴元紹、董潤升任六等官大夫,賞銀四十兩。

封傅友德、郭興、薛顯、雲天彪為五等大夫,賞銀六十兩;李宏霖、高衡升任五等大夫,賞銀三十兩。

封穆春、李逵、王韶、郭英、關勝、孫璋、郭平、柴克宏、諸葛瑾為三等不更,賞銀二十兩。

封穆弘、謝泉為二等上造,賞銀十兩。楊威、張揚天、李建德升任二等上造,賞銀五兩。

封董平、雲龍、郝思文、陳毅俊、陳淑玲、陳明福、陳瀚章、陳智傑為一等公士!”

謝安沒有賣關子,一下子就將擬定好的封賞全部宣讀了出來,領中的人生贏家,不僅得了兩個美嬌妻,還被授予了樂安君爵位。如果不是他放棄了萬兩黃金的獎賞,那真的是一下子到達人生巔峰了。

“肅靜肅靜!”

張碩喊了好幾句,殿中幾人才算安靜下來。這時,張碩才接著說道:“這次的封賞,不僅是這一次的軍功統計,還包含了對蜀之戰的功勳!

諸位愛卿,如有覺得不合理的地方,現在就可以提,一定給你們一個滿意的答覆,如後續私下在背後議論是非,傳到孤的耳中,絕不輕饒散播者!”

“我等並無異議,謝國君封賞!”

殿中幾人聞言,除了傅友德一人外,皆是出言贊同和感激。

“傅友德,你覺得孤的封賞有問題麼?”

看著一臉鬱郁不得志的傅友德,張碩皺眉問道。

“國君賞罰分明。末將並無不滿。只是咱不知道回去後,該如何跟弟兄們交代啊。”

傅友德無奈的說道,頓時惹的眾人哈哈大笑。這一戰,張碩原本是讓雄武軍最後壓軸的,沒成想計劃趕不上變化,臨沂郡戰役一下子就結束了。以致於雄武軍除了最先出動的太史慈以外,其餘人都只走了個過場。也就傅友德因為是軍將的原因,被破格提拔到了五等大夫爵位,其餘人的爵位晉升都不明顯。

“傅軍將有何不好交代的。有個過場,不用交戰就能記功,多來幾次,爵位不也上去了。可比我們把命栓在褲腰帶上,拼死拼活的好。”

黃忠聞言,哈哈大笑著打趣道,其他人也是笑而不語。

“難不成咱家怕死不成!”

傅友德把眼一瞪,而後對張碩說道:“國君,您也聽到了,黃軍將還是喜歡呆在後方,保全自身的。下次有仗打,得讓我們雄武軍先上,由淮蠻軍固守!”

“放屁!”

黃忠一聽,頓時吹鬍子瞪眼起來:“我們淮蠻軍的將士皆是蠻子,別的不行,就是好戰。要開戰,我們淮蠻軍肯定是最先上的。至於你們雄武軍,還是呆在後面吃灰吧!”

“好了好了,要拌嘴你們兩一會下去拌,現在討論正事!”

張碩知道兩人並未認真,只是是互相打趣而已,但他還是責令停止了。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沒有規矩是不成方圓的。如果自己在和不在都沒了區別,那確實是融入武將集團了,但同時,自己的權威也要受到嚴重的打擊,這是張碩絕不允許出現的情況!

“眼下我乾國已經兼併臨沂郡,後續還有泗水的兩縣之地,等我們接管。暫時的接管不難,但後續的治理卻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我們目前沒有任何的閒置人才儲備,學堂那邊才剛剛起步,沒個幾年的時間,也很難有所成效。那麼各地的縣令、監丞乃至鎮長,該從哪裡挖掘?這就得靠諸位愛卿的舉薦了。

希望大家不要藏著掖著,把自己的親屬、好友、弟子、老師都舉薦出來。莫不是孤心胸狹窄,或是乾國弱小,容不下他們?”

張碩說罷,看了一眼眾臣,結果發現沒有一個人開口的,不禁把主意又放在了謝安的身上:“安石,謝家乃是華夏頂級的世家,門徒故吏不應該遍佈天下麼?你怎麼也不起個表率?目前乾國閒置的位置多,後續恐怕就只能去地方去慢慢歷練,累積資歷了。”

“微臣明白,待微臣回去後,便讓族中子弟聯絡一下親朋好友,看看是否有人還在閒賦之中。”

謝安微微淡笑道,他已經聽出了張碩的言外之意。目前琅琊王氏還沒有入乾,是他在乾國各地安插親近之人,最好的時候。待後續王家來了,謝家就沒有這麼好的機會了。

這個道理,謝安非常明白,但人才不是隨隨便便就能介紹的。做的好有他的些許功勞,做不好恐怕也得牽連到他。所以這個人選上面,他還是得慎重再慎重。

“國君,微臣倒是有一人,想推薦給您。”

就在這個時候,東陵指揮使諸葛瑾開口了。

“子瑜所推之人是誰?”一聽諸葛瑾要薦才,張碩一下子來了興趣,當即詢問道。

“啟稟國君,微臣所推之人,乃是彭城名士嚴畯,此人年少時便喜愛學習,通曉《詩》、《書》、《三禮》,喜好《說文解字》,且品德高尚,高風亮節。臣可為其擔保,無論是為一地縣令,還是為一方監丞,都絕對沒問題!”

“好!愛卿既然敢這麼說,那孤自認他是一個大才,只是他人現今身處何方呢?”

張碩欣喜的說道。嚴畯這個人,他還是知道的,漢末三國時期孫吳官員、學者。性情忠厚,待人以誠。與諸葛瑾、步騭是好朋友,被張昭推薦給孫權作騎都尉、從事中郎。

建安二十二年,橫江將軍魯肅去世,孫權打算讓嚴畯接替其位。嚴畯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沒有能力對抗在荊州的關羽和北面的曹魏,便堅決不接受此任命。後來擔任尚書令。享年七十八歲。著有《孝經傳》、《潮水論》。

“臣與他乃是知己好友,眼下彭城郡戰事焦灼,他已於昨日趕到臨沂郡,投奔於我。目前就安置在城內的一間民舍中,國君如果有意,臣隨時可以帶他來見您。”

“甚好,現今太色已晚,就不要打攪嚴先生休息了,明日一早帶他來王宮見孤吧。”

張碩滿意的點了點頭,隨後對其他人道:“看見了麼?你們要多向諸葛指揮使學習!”

“國君,我等皆是武夫,哪裡認識那些咬文爵字的書生,您這不是強人所難麼。”王章龍略帶不服的說道。

“眼下乾國擴大一倍有餘,難道軍隊就不用擴充麼?況且我乾國曆來缺將,王師帥有什麼武夫推薦?”

“這……”

王彥龍聞言,不禁有些無奈,他只是隨口一說,沒想到張碩竟然馬上就反駁了,他可沒有人才推薦啊。

“請國君給我一些時間,末將一定給您舉薦一個人才!”

王彥龍一咬牙,還是硬氣的誇下了海口,這麼多同僚看著呢,他可不想丟臉。

“可不想讓孤等的太久啊。”

張碩回應了王彥龍一句,繼而又對殿下眾人到:“時候不早了,明天都還有很多工作需要處理,且退下去休息吧。不過你們也都多留意一下,如果發現了什麼人才,不要忘了舉薦。”

“臣等遵旨。”

眾人紛紛應喏,而後畢恭畢敬的退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