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歡喜有人愁,不同於王敦的無奈,得到任命的戚家軍諸將都非常的興奮,唯有戚繼光有些惆悵,他既擔心陳大成與胡守仁的安危,又為自己好友秦瓊沒有得到任命,而感到不平。

秦瓊本人倒是比較開朗,並沒有因為沒有任命而感到不忿,反而寬慰戚繼光說:當初張碩招攬他們就許諾了他們軍將的職位,現在不僅戚繼光做了封號將軍,連他麾下的弟兄都做的軍將,張碩不可能無故冷落他,那隻會敗壞自己的名聲,現在沒有任命,肯定是對他有另外的安排。

戚繼光一聽秦瓊這麼說,想想也就釋然了,他在王薄麾下當職了一段時間,導致無意間把張碩當成了王薄,想想張碩在外的名聲,以及乾國的強盛,定不會是王薄那種庸主。

檮杌大軍與白虎大軍在銀龍大軍與王韶軍的注視下,僅用了短短的三點,便完成了基礎的編制,於十月三日清晨開拔,前往莒南城駐紮。

而在他們旁邊的莒縣,亦有田單所率的二十餘萬大軍,雖然他們得到的情報顯示,王子成父軍的目標是琅琊城,然而他們兩家是世仇,保不準對方虛晃一槍,真實意圖是侵略田齊。

況且無論是出於戰略考慮還是雙方之間的仇怨,田齊都不回允許姜齊的手伸到徐州來。

在得知王敦與戚繼光入駐莒南後,田單一方面領軍向左邊遷移了十幾公里,一方面遣潘璋去莒南拜訪王敦與戚繼光,散播自己的善意,確定共同抵制姜齊的目標。

當初田單害怕讓姜齊成功殺進徐州,所以把大軍放在了倚鄰莒南的一處平原上,距離莒南縣地域僅有幾公里的距離,這麼做的目地是為了給王子成父施加壓力,如果對方依舊發起進攻,他們可以迅速作出反應,從側面襲擊對方,解乾國之危。

然如今乾國已經作出調動,遣十萬人馬入駐莒南,那他就需要改變計劃,向左偏移了。

正所謂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自己身邊有一支其他國家的軍隊,就算兩國關係再好,肯定也會有所忌憚和提防,屆時就不僅僅是對姜齊施加壓力,連他們自己都投鼠忌器。

主動撤退拉開距離,這樣對誰都好,而派出潘璋去莒南拜訪王敦與戚繼光,正是說明他們的戰略目地,拉近雙方的距離。

潘璋與戚繼光原本都在鄒平國供職,後來王薄欲用毒酒毒殺戚繼光與秦瓊他們,還是潘璋通風報信,才沒有著了王薄的道,潘璋可以說是戚繼光與秦瓊的救命恩人,有這層關係在,潘璋自然成了出使的不二人選。

而如田單所料那般,當戚繼光得知潘璋過來拜訪的時候,親自出營寨迎接,並設宴招待,藉著這次機會,戚繼光也邀請王敦前來,聯絡一下感情。

因為張碩只讓兩人北上駐防莒南,卻沒有註明主次關係,戚繼光與王敦兩人都心照不宣的沒有提及這個問題,而是帶著各自大軍在鄰鎮駐紮,成掎角之勢。

與此同時,張碩在御書房中正與幾位重臣商議大事……

“現今我乾國國土大幅增漲,國內政務日益增多,不僅各司叫苦不迭,連孤也深感疲乏,我欲擴充我乾國中央大臣,分攤政務壓力,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張碩看了眼下首的謝安、高力士以及王安石、糜竺、蕭琮、蕭瑀、謝奕、林燁幾人,鄭重說道。

“臣以為我乾國現今僅有不足三郡之地,只要給各司增設副官、填充小吏,即可確保正常的運轉,無需在原有大臣的基礎上增設重臣,以減少不必要的開支。”

眾臣在聽了張碩的話後,互相瞟了一眼,卻都沒有率先開口,最後還是謝奕斟酌了一下,提出了異議,以及對目前情況的分析與意見。

謝奕言罷,謝安與蕭琮兩人便先後發言,對謝奕的想法給予了贊同。

“那副官與小吏又從哪裡篩選呢?”

張碩內心通透,但明面上還是故作不知的向幾人詢問。

“國君,我乾國早經向各地散佈了春試科舉的訊息,現在天亙城中已然匯聚不少的學子,您可以在春試之前,先設一場小試,擇其中的人才先入朝為官,只要許諾他們小試與春試無關,屆時皆可繼續參與春試即可。”

謝安見張碩詢問,當即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其此舉為陽謀,除非張碩亂來,繼續從軍隊中抽調殘障士兵任職,否則透過科考選擇人才入職,就是最好的方案。

文職不同於武職,尋常百姓根本沒有書讀,科舉的結果必然是大量世族子弟進入乾國官制之中,而其中謝、蕭兩家的子弟與學生,不一定拔得頭籌,但肯定是入朝最多的。

雖說這些人暫時都在基層,但卻方便兩家更清晰的獲知各司的動作與情況,而且等他們入朝後,謝安、蕭琮等人,憑藉著自己的想法職位與關係,也能慢慢提拔、扶持心腹。

張碩自然明白其中的問題,但這樣的結果是不可避免的,唯有發展國學,讓百姓們都有書讀,才能最大限制世家的力量。

現在他要做的是分化、平衡各大世家,讓他們互相限制,不出現一家獨大的情況。

這也是張碩一心想要收服琅琊王氏的原因所在,蕭家被分出了太多的人才和底蘊,雖然現在依舊還是大家族,但根本無法與謝家抗衡。

“謝愛卿此舉確實可行,不過孤還是比較排斥閹割男子,宦官方面不允增加,司禮監就高愛卿一人,並不能為孤分擔多少壓力。孤準備取消舊時的太宰之職,改設內閣,由內閣協助孤處理國事。”

張碩此言一出,底下的臣子們頓時變得交頭接耳起來,而張碩對此置若罔聞,並沒有干涉,只靜待他們的思慮。

“國君,太宰一職干係重大,臣以為暫時不宜更改。”

讓張碩意外的是,最先開口否定自己想法的,會是最忠心耿耿的王安石,不過張碩也知道對方的顧忌,是怕自己與謝安生出矛盾,繼而影響乾國內部的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