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將軍,孤願拜汝為莒南都督,鎮守營南縣,為我東晉抵禦齊國的侵略。將軍以為如何?”

待五人坐下後,司馬睿單刀直入道。早在之前,王導已經和王薄商量好了入東晉為將的事情。司馬睿需要做的,僅僅只是以東晉王的身份,給予肯定。

“抵禦齊國……”

王薄聞言嚇了一跳,根據他的瞭解,這徐州的田齊國亦是徐州的第一勢力,其勢力恐怕並不弱於青州的姜齊國。讓他去第一線跟田齊國拼命,那不是讓他去送死麼。王薄沉吟著,看向了一旁的王導,眼中盡是詢問之色。他來之前,王導可沒說讓他去跟田齊對線。

見王薄朝自己看來,王導當即就明白了對方的心思,笑著安慰道:

“眼下乾國攻打嶗國,勝負都尤未可知。我們目前的戰略就是全力防守齊國的入侵。

王將軍駐守莒南,與國都成掎角之勢。兩邊遙相呼應,定可擋下齊軍的入侵。”

“如此,那便依國君之意吧。”

王薄雖然心中依舊有所怨言,但表面上卻直接同意了下來。因為他心中已經盤算好了,打不過投了就是,都沒有為自己的國家效死,難不成還去為他東晉拼死拼活麼?

而王導說不用防乾國也是別有用心的。此時的他早已收到了張碩透過謝家轉交給他的密信,知道張碩有收服琅琊王氏的意向。

王導只看一眼,就能知道張碩的大概意圖,無非是想用王家去鉗制在乾國一家獨大的陳郡謝氏。對此,他也很是心動。

畢竟透過他特意探知的情報,眼下齊國是被大量的老貴族階級把持的。從齊國同意將琅琊縣劃歸給乾國的情況來看,就足以證明對方根本容不下琅琊王氏。既然琅琊王氏在齊國的統治下難以生存,那麼乾國無疑是琅琊王氏最好的退路。否則只能如陳郡謝氏一般,放棄幾代甚至幾十代人苦苦經營的祖地,背井離鄉,遁走他地了。

不過儘管王導已經有了投靠乾國的想法,但對於眼下東晉國的困境,他還是盡心竭力的去處理。這不僅是為了他自己的聲譽,也是為了琅琊王氏的名譽。如果他背信棄義、幾經易主,不僅他會遭遇世人的恥笑,連自己的家族也會因他而蒙羞。畢竟家主都是兩面三刀的人,誰還敢相信他族中子弟的品行和道德呢。

……

而就在司馬睿與王薄賓主盡歡之際,謝玄的北府軍,卻遭到了前所有未的困境。自謝玄領軍北上之後,已經過了兩天時間。在這兩天的時間裡,謝玄憑藉著地形與鄭遇春麾下的三萬嶗軍,進行周旋。

儘管謝玄與北府軍都沒有山地戰的經驗,但憑著謝玄出色的指揮才能,六千北府軍在付出五百傷亡的情況下,硬是打掉了嶗國近五千的兵馬。1比10的戰損比例,這無疑是一個非常喜人的戰績。當然,這其中不單單是謝玄一個人的功勞。主要還是這些傳說階北府軍的戰鬥力和協調能力強。

然而如今,北府軍正在一處盆地之上,與鄭遇春麾下兩萬五千餘嶗軍展開對決的時候。嶗國的援軍卻是追了過來。黑壓壓的一片,望不著天際。

“援軍已至,弟兄們都給咱打起十萬分精神來,切莫讓他們跑嘍!”

感受到身後那強烈的壓迫感。正與太史慈對決的鄭遇春,不禁精神大振,呼喝聲中,自己手中的力道也加中了不少,原本被太史慈壓制的他,竟然隱隱有了反攻太史慈的模樣。

而其麾下的嶗軍同樣如此,一個個盡掃這兩天被北府軍壓著打,所導致的頹廢。士氣大漲間,攻勢提升了近乎一個檔次。

“子義,敵軍兇猛,速退!”

感受著地面的震顫,謝玄心中不由得一緊,一邊讓唐諮與何謙兩人聚攏兵馬,收縮防線。一邊招呼太史慈撤退。

“咱家要你們全部給咱大哥陪葬,一個都別想離開!”

鄭遇春也聽見了謝玄的呼喝,當即周身內力鼓動,氣勢又攀升了不少。顯然是沒有放太史慈退走的想法。

“謝軍將,汝等速速撤退。某來為汝等拖住敵軍!”

眼見著鄭遇春要搏命,太史慈心知自己這一次必然很難掙脫對方的束縛。當即對著謝玄吼道。自己的內心,也做好了以身殉國的準備。

“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太史慈咆哮著,手中狂歌戟似瘋魔般揮舞,企圖斬殺鄭遇春,為自己爭取一線生機。

“謝軍將,敵方援軍一旦包圍上來,吾等恐再難有退走之機。眼下有太史師帥領軍斷後,吾等還是速速撤退吧。”

集結了大半北府軍的何謙,來到了謝玄的身邊。見對方還在眺望著太史慈的方向,不由開口勸說道。

“子義原本可以乘船離開,但他還是選擇留下,助某一臂之力。現在謝某又豈能棄他於不顧!汝與唐師帥先領大部隊撤退。本將領軍去救太史師帥,稍後再趕去與汝等匯合!”

“不可啊!”

何謙一聽謝玄的話語,頓時嚇了一跳,當即拒絕了謝玄的提議。又想到自己無法改變對方的思想。當即略一斟酌後說道:“謝軍將先走,由末將領軍去與太史師帥匯合!”

“再不撤,誰都走不了了!這是軍令,某讓你們馬上撤退。你們要違背軍令麼!”

還未成年的謝玄,此時盡顯沉穩之態。訓斥何謙的同時,點了五百北府軍死士,直朝著太史慈那邊殺去。

看著向嶗軍包圍圈中衝殺而去的謝玄。何謙的臉色一連數變,最後一咬牙,還是與唐諮一併統領著好不容易聚集的兩千餘北府軍,朝北部逃去。不是他怕死,而是如謝玄所言一般,如果他現在不退,恐怕大家都得留在這裡了!

謝玄看了一眼撤退的兩人,臉上露出了一絲欣慰之色,心中也去除了不小的包袱。帶著500北府軍精銳,一路殺到了太史慈的旁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