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抬起頭,看著身前駐足的年輕和尚。

見到對方臉上的笑容,她漸漸止住了哭泣。

但是聽著對方口中的問題,她的聲音卻還是難免的,帶著些許哽咽地兀自說道。

“小,小丫頭鈴鐺,見過這位師傅。”

她娘同她說過,做人要有禮。

所以她總得先打個招呼。

大概是沒有想到,一個哭成了這樣的女孩,在見到自己之後的第一個反應,居然會顯得如此規矩。

了果亦跟著愣了愣,直到片刻之後,乃繼續笑道。

“貧僧了果,方才見小施主在此哭得悽苦,還不知,是有何心事?”

“回,回師傅。”略顯侷促地抬手擦了擦自己的眼睛,幾乎把那張小臉都給抹成了花貓。

鈴鐺低著頭,許是猶豫了一會兒。

接著又雙手合十,行了一個似是而非的佛禮。

“小丫頭,確實有幾件事想不明白。不知師傅,可否替我解答……”

“當然,此亦我所欲也。”

了果像是有些欣賞地看著女孩,只覺得這小姑娘,倒是有幾分同齡人鮮有的沉穩。

“那,這解答,不,不收錢吧。”小姑娘應當是依舊難捨緊張。

便如同是在擔心自己,會不會顯得太貪得無厭了似的。

“不收錢。”聽著她的問題,了果又笑了一下,眉目愈加柔和。

其本就好聽的聲音,也同樣變得更加溫潤純淨一點。

“這,這樣……”

大概是因為了果的聲音著實動聽,小姑娘終於稍稍放鬆了些許。

並在輕輕地抽了一下鼻子之後。

既像是試探,又像是期待地問道。

“如此,我的第一個問題是,人和人之間究竟是不是一樣的呢?”

孩子的表達能力總是有限的,有的時候需要一些遐想,才能明白他們真正想要表述的意思究竟是什麼。

所幸女孩的問題很明確,也並不複雜。

似乎每一個人都能基於自己的理解,給予一些回答。

“是不一樣的。”了果和尚如此肯定道。

關於這一點,他相信他的師兄了因,也會給出一樣的答案。

“那麼,又應該由誰來劃分,什麼人是好人,什麼人是壞人呢。”

“應該由律法來劃分。”

論及此事,了果和尚沒打半點的禪機。

只是用最世俗,最清晰的字句答覆了女孩的不解。

“可律法,又是誰定的呢。”

鈴鐺沒有就此停止提問。

這一次,了果和尚大致是沉吟了半響,才開口說道。

“當使眾人共識之理,或以眾人共聚之力。”

末了,可能是怕女孩聽不懂,他便又加了一句。

“律法,即一群人拿來約束一個人的東西,而這一個人,又是那一群人裡的每一個人,所以律法,就是多數人都認可的條例。”

“這麼說,律法應當會管著所有人對嗎。”

“對,一個善治之世,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所有人都應該守法嗎?”

“所有人都應該守法。”

“那為什麼,這世上還會有江湖人呢?”

鈴鐺抬著頭,面對著了果,問出了自己心中真正的疑惑。

了果被她問得呆了一下。

隨即便陷入了深思。

以他所悟的佛來說。

佛是人心靈上的一種境界,因此佛就是自己。

人天生是“佛”,雖旁人不知,但聚眾即成“佛”。

意為,每個人生來都是佛,雖然旁人不知道你是佛。

不過等所有人都能看到你的佛時,那你就成佛了。

“佛”可以有無數種稱呼。

但總而言之,它就是一種共識。

是以,佛法即眾法,眾法即律法,律法即天下法。

佛說要教化世人,便是想讓世人都達成一種共識,並在這種共識之下和睦相處。

而江湖人,卻是最不講究共識的那一群人。

他們自持武力,追求逍遙,謀劃自在。

此般種種,說到盡處,無非就是圖個肆意妄為。

只要自己念頭通達,便什麼事都可以做。

俠客仗義與歹人作惡之間,歸根結底,或許也就只有一線之隔。

因為他們的認知都不是共識。

而是他們自己心中的那麼一個念頭。

善惡皆由我來定奪。

如此,念頭一錯,就步步皆錯。

不鬧個天翻地覆,便誓不罷休。

旁人怎般都與他無關。

這是對的嗎,這絕不是對的。

世間必須得有個約束,不然瘋子平時安分守己,要是哪天突然發瘋,想殺就殺,想罵就罵,普通人該如何安生。

到最後豈不是人人自危,看誰都是瘋子。

人都是善變的,沒有一個約束又有幾人能做到初心不改。

當然,這世上也不是沒有試圖向善的本心,闢如了果和尚的師父老方丈。

講得就是心不生雜念。

但總該有一個預防噁心出現,乃至為所欲為的公道。

同時,這個公道還得擺在所有本心的上面,管著一切單一的心思,讓他們在衝動時,知道什麼事能做,什麼事不能做。

是啊……

與律法這般,應當作為人倫共識的條例比起來,江湖又算得了什麼呢。

倘若律法嚴苛,自有民意,何須江湖勢力來做分割?

憑什麼江湖給人的感覺,總是能夠輕視國法?

而且,為什麼會有人,將天下分成朝廷和江湖這兩個地方。

如果江湖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顧及公道,哪怕只有其中的一部分人會作惡,那他們與一群法外狂徒又有什麼區別?

師父他真的是對的嗎,封山守心,真的就是佛了嗎?

如果他的佛是佛,那什麼才是成佛呢?

若佛的本意是勸導世人。

那這個世上,為什麼要留有江湖這麼一處好勇鬥狠的地方呢?

恐怕連小鈴鐺自己都想不到,她這樣一個流浪兒提出來的問題,居然恰好給了了果一個跳出江湖,去思考世事的機會。

巷子裡,和尚的眉頭深鎖著,他看著眼前的女孩。

突然於心中再一次詢問起了自己,究竟什麼是佛。

他依舊認為自己是懂佛的。

一個不視不聽的佛,能夠讓他偏安一偶,守得一世清靜。

但又要如何才能成佛呢。

他的理解亦沒有變,當人人都稱你是佛的時候,那你就成佛了。

如此,到底該怎樣才能讓世人都稱你是佛呢。

那顯然,就只有一種辦法了。

接濟天下嗎……

這一天,了果忽地對佛有了新的理解。

與他師父所說的佛不同。

他在想的是,自己有沒有成佛的可能。

他在想修行真的應當清靜無為嗎,還是說應該去成就一番宏願呢。

這無疑是一種抉擇。

便如同是眼下,他想要回答小姑娘鈴鐺的問題。

就必須得在江湖人和律法之間,做出一個抉擇一樣。

他開始思考起了一件事情,一件或許可以普度眾生的事情。

那就是於當今世上,江湖,江湖門派,是否還有其存在的必要?

江湖人與世人,是否只能選擇一方安好。如果宇宙真的有佛的話,祂又會選擇哪一邊呢。

人應當是可以成佛的,了果想。憑至大之心,佈道眾生,輔佐規律。待人人都認可了規律,那自然也就認可了你的佛。

所以,假如我奔著成佛而去,師父他又會如何評判我呢。

那時他會看到我的佛嗎?

老方丈不知道的是,他讓了果獨自入世修行。

這樣的決定,在了果看來即是一種放棄。

以至於小和尚至今都沒能想明白。

他到底是哪裡不如了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