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令人糾結的是,郗廷尉雖才高八斗,學富五車,可相貌實在醜陋。

老了比年輕時還好看了些,倒是娶了個賢良淑德的夫人,可郗家的孩子個頂個兒地相貌都隨了郗廷尉……

這也是當初劉貴妃在世家圈裡扒拉來扒拉去,生就把郗家給跳過去的根本原因。

玉衡帝還記得當時劉貴妃一臉嫌棄地在他懷裡說,郗家的閨女實在是毫無特色,明明看過這人但轉眼移開視線,再轉回來你就認不出來了。

若是穿一樣的衣服,你都分不清哪個是宮女,哪個是她。

郗家唯一一個堪稱秀氣的,個子又躥的太高,比新安王還高出一頭,年紀也比他大上將近兩歲。

劉貴妃就是稟著各種挑剔,各種權衡,來回糾結,最後馬上拍板定下了大長公主的外孫女徐六娘子,誰知安吉公主作那妖蛾子,蕭大娘子毫髮無傷,倒令太后和劉貴妃都對大長公主頗具微辭。

那親事也就此不了了之。

只是今時不同往日,當初玉衡帝並未下定決心要改易儲君,王妃稱頭便可。

如今需要的不只是裝點門面找個世家名門就可以,小六更需要實權派世家的傾力支援。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小六實在忍無可忍,大不了以後再多納些美色,郗家的支援才是最重要的。

於是,玉衡帝牙一咬,眼睛一閉就著人打探郗家的小娘子去了。

不到半日,收到的訊息卻令玉衡帝咬的牙都叫碎了。

就連劉貴妃看不上那個比宮女相貌尚不如的郗家三娘,已然與王家六郎定親;高個子郗家五娘更是備嫁,只等元月一過,人家立馬就成親了,比謝顯還要早上一個月,急的那叫一個火燒屁股。

他的貴妃死了沒多少時日,可也沒擋得住這些世家娶媳婦嫁閨女!一家比一家熱鬧,郗家更是雙喜臨門。

摔。

扒拉來扒拉去,矬子裡面拔大個兒,與新安王年齡最接近的是九歲半,小新安王四歲,乳臭未乾,牙還沒換完,正中間漏風。

玉衡帝第一反應,謝顯知不知道。

如果他知道內情,那擺明就是不想得罪人,主意他是給出了,可是執行不了。

他就是再喪心病狂要給兒子助力,可也不至於找個未成年的小娘子,等不起啊。

可他轉念一想,倒也怪不得謝顯,好歹是個郎君,粗心大意些是有的,成天盯著人家府上哪家小娘多大年紀,何時婚配那是流氓。

可見還沒被怒火衝昏頭腦。

郗家算沒戲了,轉過頭來玉衡帝還是最看中徐家六娘子。

倒不是她多出類拔萃,美名遠揚,才名遠播,玉衡帝純粹是看上大長公主的影響力。

大長公主七十有三,是太祖嫡長女,一向在皇室中舉足輕重,包括在朝臣之中與各世家也好,寒門庶族也罷,相交甚厚。

戶部尚書徐耀祖正是大長公主的次子,也是實權在握。

不過是宣城公主行事不妥,太后因此遷怒,說到底都是意氣之爭。

要按玉衡帝的看法,除了虧了宣城的名聲,那主要責任還是宣城公主。

大長公主於壽宴不想鬧大,倒也情有可原。

並非主觀惡意虧了宣城公主,且在這之前大長公主待劉貴妃子女一向親厚。

郗家這裡不成,玉衡帝轉頭又倒向了徐家。

大長公主活了七十多年,見慣了風雨,一打眼就知道玉衡帝打的是個什麼主意,當時愣是沒接這話茬。

“儲君,那可是國之根本。

皇上,咱們老宋家……你不是不知道,那是頂愛手足相殘的.”

“咱們不說你上位流了多少血,便是顯德帝,他也一直疑心彭城王,若非我一再立保,彭城王早就死了。

便是如此,也早早發落貶為了庶人,後來病死安成郡……可是到底是不是病死,誰又能說得準?”

玉衡帝只是聽著大長公主,並未打斷。

他知道,這些話即便不說,也在大長公主心裡,在所有朝臣心裡,只不過沒人和他說,也沒人敢說。

“太子若上位,小六或許還有一線生機,可是小六上位,太子地位尷尬,又兼之身後有琅琊王家,你覺得他會放過太子,給他一條生路嗎?”

玉衡帝半晌無語。

“姑母覺得劉氏的死是皇后下的手嗎?”

不等大長公主說話,他就繼續了,本也不是想聽大長公主的答案。

“給劉氏下葬後,淮陽王去了一趟椒房殿,過了三日,皇后召見太子,發生了激烈的爭吵,之後又三日,太子身邊的有個護衛據說喝酒喝多淹死在河裡了.”

皇帝的意思,下手殺人的竟然是太子?

大長公主難以相信,再怎樣也不過是個十七大八的少年郎——說是王皇后下的手她都信,可是太子……

“這都是捕風捉影的東西,你有證據嗎?”

“府裡偶爾死一兩個太正常不過了,你若問我這府裡,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誰就死了,意外,疾病,誰知道誰能活到哪天?至於淮陽王去見皇后,他們是叔嫂,不是你後宮那些名不正言不順的妃子可比,也不是沒見過,你這都是東一塊西一塊猜的?”

玉衡帝的確沒有證據。

如果有,當他是包子嗎,生忍了?

“該死的都死了,我不是沒派人查過,可是……死的太乾淨了。

也是怪我,當時一怒之下,就把人都給殺了……”

“這事兒我只和姑母說,別人誰我也沒說過.”

大長公主長舒了口氣,讓玉衡帝這麼一攪和,她想到太子那張臉都不忍直視了。

“既是捕風捉影的事,你就別當成真的來信.”

頓了頓,她擺擺手,興味索然。

“罷了,我老太婆歲數大了,跟你們鬧不動了。

小兒女的親事,我不摻和.”

大長公主放話,人家不管了。

玉衡帝也沒覺得被打臉,顛顛找到劉尚書。

劉尚書忠君愛國,自然沒個不同意,原本這親事臨門一腳,生讓安吉公主給攪了,不只劉尚書心裡暗恨,連徐六娘子芳心暗許新安王,都偷偷摸摸地哭了好幾通。

如此二人一拍即合,新安王與徐六孃的親事正式定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