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別煽情了,累死我了.”

蕭寶信一句話就把謝顯心裡滿滿的激動感動衝動都給打的稀碎。

她有氣無力地道:“別驕傲,以後咱還得繼續努力.”

她看開了,嫁給謝顯,好像就開啟了她母豬一般的生活,生,無止境。

算了,不能這麼說。

這麼說,讓一直在生,和在生孩子路上的祖四娘又情何以堪?

蕭寶信聲音沙啞。

雖說懷孕後期沒少吃好的,但一張臉還是鵝蛋小臉,剛才生的精疲力盡滿頭大汗,生完後丫環婆子就給收拾好了,衣裳都給換上新的,臉都給有溫毛巾給擦的乾乾淨淨。

所以,看著也就臉色白的跟紙一樣,不大好看,其餘的倒是難得的走起了柔弱風。

再讓她懟,謝顯也高興。

“剛才我看了一眼阿琪,和他兄長一樣,醜.”

蕭寶信嘆了口氣,可能剛生的孩子都這樣,現在謝琰長開了,越來越有她的模樣,漂亮的她都想抱住啃一口。

每每想到他那樣的年紀,她這個歲數的,手指頭還沒抬起來就作罷了。

真抱起來親,她受得了,怕老兒子受不住。

本來四十多歲了,現在裝個小奶娃娃就夠憋屈的了,沒看他現在就已經衝著早慧的苗頭髮展,現在都能四五個字四五個字往外蹦了?

袁夫人隨口唸了句詩,他能學個六七分。

奶孃說了什麼話,他也照學不誤。

搞的奶孃心驚肉跳,就怕學了什麼不該說的,讓袁夫人聽見找後賬,以至於現在對著謝琰滿嘴的之乎者也,說不上幾句話就背上詩了。

要說謝家找的奶孃也不是一般人,那都是知書達理的書香人家,人家有這資本之乎者也。

就因為謝琰露這一手,已經被謝家全家當成重點培養的物件了,現在才一歲,袁夫人已經催著謝顯找開蒙的師傅了。

如果謝顯有時間,當然謝顯最好,在袁夫人眼裡就沒有比謝顯更有才華更有本事的。

奈何自家兒子太有能耐,處處離不開他呀。

孫子也不能耽誤了。

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我還沒看呢,等會兒出去我再看看.”

謝顯笑,回答一如既往。

“卿卿生的,能醜到哪裡去呢?”

蕭寶信也笑了,那是,這點自信還是有的。

“這回沒坐嚇腿軟吧?”

她可記著前次生產之後,謝婉拿她兄長取笑的話呢。

結果再一看謝顯那臉色,完全是讓自己給說中了啊。

“……我和阿孃坐地上等的.”

到底是親孃,知道替兒子遮掩。

可是這都一家人,誰不理解誰?下人們也是有眼睛看有腦子分析的,也就自欺欺人吧。

不過說到底是愛重她,蕭寶信心裡還是有數的,伸手握住謝顯的手。

有些話,盡在不言中。

屋子裡,滿滿的溫情。

###

就著蕭寶信再度平安產子的訊息,謝家熱熱鬧鬧地過了個好年,蕭家更是新年當天跑到了謝家,共襄盛舉。

北吳分裂,東西打的不可開交,大梁國內井然有序地恢復了生產。

大梁,永平二年就這麼波瀾不驚地過去了。

永平帝新年大宴群臣。

難得的是,這一年蕭凝以皇后之姿力壓太皇太后,召見宴請命婦。

蕭皇后得了永平帝的話,在後宮大刀闊斧的整頓了一番,死的死傷的傷,被逐出宮去的宮女太監便有三十餘人,雷霆之威洗清後宮異己。

種種舉措都令妃嬪顫慄,不少人已經望風而歸,也因此培植了不少自己的心腹勢力。

外命婦再不敢小瞧了這位年僅十六歲的皇后。

畢竟沒有生死利益,齊德妃雖說被落了胎,到底不是蕭皇后下的手,齊家把自己擇出來,也就不追著蕭皇后猛打……

現在有和蕭皇后不死不休的何家,齊家家主不是個野心勃勃的,也就不往裡摻和把水攪混。

餘下的也就是何家,蕭皇后那是何淑妃一屍兩命真正的元兇,何家如何能讓?

以往有何淑妃,仗著和皇帝青梅竹馬的情誼,現在何淑妃死了,何家有意再往宮裡送進去一個何氏女,皇帝還沒說話就直接讓蕭皇后給擋了。

宮裡有何家勢力,可再有,也不如自家人實在靠譜。

但於皇后的舉動,永平帝卻並沒有話說,顯然是認可了皇后的行為。

何家於帝后和諧之際,也不敢冒然對蕭皇后痛下殺手,倒是蟄伏起來沒敢再起刺。

一時間,蕭皇后風光一時無兩。

###

年前,蕭家終於收到臨海那邊傳回來的訊息,蕭妙容平安產下一女。

年初,蕭寶信就生了。

這就讓十月剛剛大婚的宣城長公主著急了,她也急著懷孕,想要生孩子。

得到兒媳婦長公主有這樣的心思,謝夫人都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這有蕭家急,寶樹急的,還有長公主急的嗎?

這麼小的一個小娘子,當然能晚生,晚生是最好的啊。

自家閨女生倆孩子她都覺得生早了,當然,當初能懷上是真把她樂夠嗆,誰知道自家女婿能這麼給力,三年抱倆的節奏?當初是怕生不出來啊。

都不知道說什麼了。

宣城長公主喜歡謝琪喜歡的不得了,一個月能往謝家跑八回。

好在蕭寶信也不是講規矩的,兩個不講規矩的湊到一處,倒是讓別人都樂的輕鬆。

蕭寶信生完,就該褚令姿了。

她是五月左右懷上的,按說二月就該生了。

可褚家沒把褚令姿的胎給盼出來,郗老廷尉卻突然出了意外。

本來老當益壯,還跟小輩兒孫去郊外跑馬的,誰知跑馬沒摔著,倒是下馬的時候,一頭栽到了馬下,當即就摔昏了,隔天人就沒了。

郗老廷尉一死,打破了郗家全部的佈局。

郗家兒孫悉數致仕。

首當其衝就是接任廷尉的小郗廷尉,郗三郎、郗四郎,盡皆致仕。

朝廷原有格局,頓時就是一變。

首先廷尉之職,有江夏王頂上,臨海太守淮陽王是擠破腦袋也想去,永平帝硬是給攔下了,淮陽王越想出建康,他越不放心。

永平帝有意讓何家三郎出任,還是想抬舉抬舉何家,雖然不是二房的,好歹一個姓氏,卻被吏部給壓了下來。

最後吏部選定的人是才進入尚書省年滿兩年尚書郎潘子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