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到達大梁城外十里的長亭時,前面斥候騎著羽雕來報,說在涼亭內發現一個人。詢問韓東該如何處置。

韓東目力驚人,老遠就看得清楚,這個人,正是孟子非。

這廝大馬金刀地端坐在石桌旁,發現韓東在看他時,咧嘴一笑,立刻揚起手臂揮了揮。

“傳令下去,大軍原地停下歇息片刻,待本帥上去會會我的朋友。”韓東朗聲道。

“是。”斥候領命去了。

韓東神念微動,利用空間規則,一跨步便來到了涼亭中。

孟子非只覺得眼前一花,剛才還遠在半里之外的韓東就坐在了他對面。

“韓兄,樓蘭一別,沒想到這麼快又見面了。”孟子非笑道。

“你是專程在這裡迎接我的?”

“是啊是啊,當日我在樓蘭城的時候,你每日好酒好菜地招待。如今你來到我的家鄉,兄弟本該將你請進府中,以上賓之禮待之。只可惜,情況特殊,我也只能在這十里長亭之中,為韓兄接風洗塵了。”孟子非嘆息一聲。

“以你所處的位置,能夠來迎接我,已經很夠意思了。如果我沒猜錯的話,你回到大梁之後,應該就被囚禁起來了。現在之所以放你出來,也是臨危受命吧。”韓東微笑道。

“哈哈哈,果然什麼都瞞不過韓兄,”孟子非笑得眼淚都出來了,“我們那位皇帝陛下,不提也罷。他但凡能有你十分之一的格局,趙氏早就統一中州了。你不知道,聽到我說要到十里長亭來為你接風洗塵時,他的臉色跟剛煮熟的豬肝似的,屎綠屎綠的。俗人啊,俗人,他們壓根就不明白你我兄弟之間,哪怕各為其主殺個你死我活,卻絲毫不影響咱們私人之間的情義!反過來,哪怕我和你推杯換盞喝得昏天黑地,在戰場上相遇,彼此都會竭盡全力,絕對不會留手!”

韓東往大梁城樓上看了一眼,隨即便笑了。

“你說的沒錯,你們那位皇帝陛下,正盯著十里長亭的方向看呢,臉上的屎綠依然還沒褪乾淨。”

“瞧他那副小氣樣,哪裡有一國帝王的氣度,跟沒有見識的婦人似的。”孟子非撇了撇嘴。

“有一幫豬隊友,很痛苦吧?”韓東笑了笑。

“那可不嘛……我聽說他們居然派出精銳部隊,主動進攻大周,差點沒把我給氣死!這幫蠢貨,怎麼能蠢成這樣?給你送人頭不說,還給你送了個堂堂正正攻打中元的理由。韓兄連藉口都不用找,就佔據了道義的制高點。大周本來是侵略者,一下子變成了堂堂正正之師,你說好笑不好笑?”

“雖然道不道義的,我也不是太在乎,但有個堂堂正正的理由,總不是壞事。這一路走來,中元的百姓都挺歡迎我們的。其實老百姓不在乎坐在帝位上的是誰,是姓趙還是姓韓,只要能過上好日子,跟誰都一樣。也只有讀書人,會給自己內心套上枷鎖,使自己的靈魂不得自由。什麼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都是精神pua,忽悠人的屁話。”韓東微笑道。

“韓胸,你這是在點醒我嗎?”

“算是吧,你我相交一場,能不傷和氣,還是不傷和氣的好。我希望你不要被儒門那些忠孝節義的思想束縛住,以至於把自己置於不利的境地。我敢斷言,無論此戰是勝是敗,你們那位陛下,多半不會放過你。”

“這個我當然知道,”孟子非苦笑道:“這次回來,我可把他得罪地狠了。哪怕我真的打贏了京師保衛戰,只怕也會面臨兔死狗烹的結局。如果敗了,他就更有理由除掉我了。反正不管趙氏江山能不能保住,我孟子非是必死無疑了。”

“你這又是何必呢?”韓東嘆息一聲。

“大丈夫有所不為,有所必為。韓胸,你應該能懂我吧?”

“明白肯定是明白,只是為你惋惜而已。孟兄大好男兒,又何必為了趙獨夫這樣的人,枉送了自己的性命。他不值得!”

“韓胸,我並不是為了他,而是為了心中的信仰。”

“你信仰什麼?”

“仁。你們信仰道,儒家信仰仁。”

“何謂仁?”

“儒家所講的仁,並不是指通常意義上的仁慈等表面上的意思。在我看來,就是指讓眾生得自由,從而自己的精神也得到自由。所謂的立功,立德,立言,都是為了蒼生謀福祉,幫助他們擺脫悲苦的命運。”

“孟兄這番話,和大乘佛門普渡眾生的思想有異曲同工之妙。”

“儒釋道三門,所求的無非就是精神上的大自由,雖然走的路不太一樣,但終究會殊途同歸,這一點,韓兄應該早就看明白了。”

“那你覺得,我現在做的事,是不是在為蒼生謀福祉?”

“……是。”孟子非點了點頭。

“既然你承認我在為蒼生謀福祉,意味著,我的所作所為,在儒門看來,就是‘仁’。那你又為何要執著於自己的‘仁’呢?”

“因為我生在大梁城,長在大梁城,這裡是我的家園。有人要來破壞我的家園,我就要帶領父老鄉親奮起反抗。這就是我的‘仁’,如果在這個時候,我拋棄了他們,就等於是背棄了自己的信仰。那我孟子非,就沒有資格被稱為儒門小聖。”

“孟兄,恕我直言,你的信仰,無非是忠孝節義而已。你的眼界,始終只侷限於中元一個國家。如果哪一天,你心裡裝得下昆墟界整個人族,甚至天下所有人族,才算是摸到了‘仁’的門檻。屆時你就不是小聖,而是真正的聖人了。”

“韓胸,我現在真有點佩服你了,明明是個道修,卻對儒門的思想領悟地如此之深。這番話,於我而言,確實是有當頭棒喝的意思。”

“那我就再送孟兄一句話,”韓東緩緩道:“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才是儒門之人應該追求的‘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