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這裡還融入了帕倫泰因的"斗轉星移論"和"魔素動力學",哈哈哈..."尼亞用手指劃過一串藍色的文字,所有的文字都消失了,尼亞低頭。

"這是什麼東西...!"他的聲音充滿了憤怒。

凱平追隨著紅色的文字。然而,顯示出的文字和方程式排列非常難懂,無法立即理解。

"先生?"尼亞好像對此失去了興趣,坐在沙發上。

凱平理解了尼亞心中的沮喪:"沒有答案嗎,先生?"

"是的。這是個隨意構建的不完整問題。雖然我也考慮了加密,但實際上根本沒有金鑰。塞姆似乎並不打算讓我們解開。"尼亞指著一個白色的盒子,表現出厭惡之情。

"而且,如果回答錯誤,它會設定為爆炸。凱平覺得這就是他感受到的不安。

本來就沒有打算外傳的用於殺傷目的的陷阱。這種形式的設計,或許是為了報復尼亞。

"成年人真是卑鄙。"尼亞喃喃自語。凱平聽到後露出了懊悔的表情,接著眼中充滿了悲傷。

為什麼呢?

為什麼,周圍的大人都是這樣的人呢?

當然,尼亞也有些責任,這是因為對待他錯誤而導致的可悲結果。

然而,無論如何他還是個孩子。

他的智力確實很優秀,是無與倫比的天才。

因此,他的性格和言行也有些怪異。

但是,當剝奪了他的智力時,他完全成為了一個普通的孩子。

教導他如何正確運用智力的應該是成年人,難道不是嗎?

為什麼那些成年人要教給他骯髒的東西?

剝奪它從未來期望中獲得的有望孩子。

凱平的拳頭顫抖著。

就在那時,尼亞開口說:"我不想長大,凱平。"他弱弱地吐出這句話,表達了他真實的內心,甚至喪失了對未來的渴望。

尼亞凝視著紅色的文字:"所有人都是這樣。當我家人去世時,那些曾說過我很可憐的成年人們看到我具備的能力後立刻改變了態度,開始撒謊,並試圖利用這一點。"

尼亞接著說道:"我對這一切都很明白。"

"唯一沒有撒謊的只有艾倫叔叔和國王大人,他們幫助我成為了所長。"

凱平無言以對,對成年人毫無期望。因為尼亞那樣的眼神。

"社會也是如此。一旦你聰明過人,像杆子一樣突出來,人們就會展現排他性思維。如果你迎合周圍人的期望,他們接下來就會鄙視你,認為你沒有意志。如果你固執己見,集體就會施加壓力,試圖打倒你。"

尼亞的眼中已經沒有一絲光芒:"這個世界真的很難生存。"

還是個幼小的男孩,卻說出了放棄生活的話語。

導致尼亞說出這番話的難道不正是這個國家的成年人嗎?

本應教導倫理的人,卻奪走了他學習的地方。

這就是結果嗎?

凱平感到拳頭疼痛,抬起頭來。指甲刺入掌心,鮮紅的血液流淌出來。凱平凝視著,嘴角微微上揚。

"我深知人類的醜陋。"

在經歷了生活中的一切後,他接受了全部。每個人都有醜陋之處,這是理所應當的。

沒有任何人能因為厭惡而保持完美,這個世界上沒有這樣的人。

每個人都要在自己和他人的醜陋之間找到平衡,只能在其中過活。

這就是成為成年人的意思。

"這樣就好了。"

尼亞皺起眉頭,對凱平突然說出的話感到困惑。

"什麼意思?"

"你不需要特意成為一個成年人。"

尼亞更加疑惑地歪了歪頭:"不需要成為成年人?"

凱平再次確切地說道:"'找到平衡'、'順應環境'、'尋找妥協點',這是在人際關係中生存所必需的處世技巧之一。"

這是理所當然的。

為什麼要將這樣的常識強加給這位天才呢?神童瞭解塵世,成為青年後僅僅變成了普通人。這是否意味著這個社會喜愛"普通人"?

真正的天才並不需要常識,至少"現在"不需要。

當他找到答案時,凱平突然笑了起來。

尼亞一臉驚奇地仰望著凱平,凱平保持著微笑的表情俯視著尼亞:"成為一個成年人,就是了解社會,巧妙地使自己和他人的齒輪相互咬合而生活。"

這是一種不給別人添麻煩的生活方式。每個人都應該有被告誡不要對別人做自己討厭的事情的經歷。

如果明白自己與社會的差異,適度地解讀他人的心理就容易多了。

"然而這又會削弱個人的個性,或者說最終將個性扼殺掉。"

世人對於個性是持有積極態度的,但實際上卻是社會在扼殺個性的矛盾。個性並不是透過自己努力展現出來的,也不是透過被社會認可而表達出來的。

它是本來就存在於我們內心深處的東西,沒有必要刻意地將其扼殺。

"你是尼亞·富爾茲貝爾特。不是雷蒙德·富爾茲貝爾特的孫子,也不是艾倫·富爾茲貝爾特的侄子。你是尼亞,一位學者。"

雖然不能給別人帶來麻煩,但大人們只是不經意地進行勸誡,並沒有理由去強迫你迎合他人。

在此情況下,凱平點點頭:"成為你想要成為的自己吧,尼亞。"

凱平繼續前行,前方有一個白色箱子。

"如果你真的走錯了路,我會告訴你的。"

對於不法之事,最瞭解的人才能正確指出。

"道路不會為你指引,也不會為你準備好。自己去創造吧。若有障礙出現,我會保護你。"對於瞭解那六人的人來說,他們只需要保護孩子的獨特個性即可。

決心已經充盈到無處容身的地步。

因為,他稱呼這個孩子為天才,並不是因為他的智力。

尼亞咬住嘴唇,凱平溫柔地笑了笑。

任何人都可以隨口說些話,這個孩子需要的是另一樣東西,兩個人需要的也是另一樣東西。

"信任"。

那就讓我們得到它吧。